取消公攤面積會顯著提高得房率,但需結合具體政策理解其實際影響。得房率的計算公式為套內面積除以建筑面積,公攤取消后,計價方式從建筑面積轉為套內面積,理論上得房率可提升至100%。例如,重慶自2002年實施套內計價后,購房合同直接標注套內面積,深圳通過放寬陽臺、飄窗尺寸限制使得房率超100%。然而,這種變化本質是計價方式調整,房屋總價通常不變,僅單價因分母縮小而上漲。此外,開發商可能壓縮公共空間(如縮小大堂、減少電梯)以降低成本,導致居住舒適度下降。因此,得房率提升雖增強購房透明度,但需平衡公攤質量與居住體驗,并非單純數值越高越好。
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1、分攤系數法:公攤面積=分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其中分攤系數=(總建筑面積-總套內建筑面積)÷總套內建筑面積。例如某棟樓總建筑面積為10,000平方米,總套內面積為8,000平方米,則分攤系數為0.25,若某戶套內面積為100平方米,其公攤面積即為25平方米。
2、建筑類型差異:無電梯多層建筑公攤率5%-10%;電梯板式小高層15%-20%;電梯板式高層18%-25%;電梯塔式高層20%-30%。例如廣州某板式高層項目套內面積80平方米,按20%公攤率計算,公攤面積為16平方米。
3、實測數據核驗:購房時需要求開發商提供測繪報告,對比套內建筑面積與公攤面積是否匹配。如房產證顯示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套內80平方米,則公攤面積應為20平方米。
4、特殊案例處理:2024年廣東肇慶推行按套內面積計價政策,但公攤面積仍客觀存在,僅計價方式改變。
公攤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1、強制性分攤: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等為整棟樓服務的公共空間。例如深圳某高層住宅中,電梯井和走廊占公攤面積的60%。
2、半面積分攤:套與公共區域的分隔墻及外墻(含山墻)水平投影的50%計入公攤,例如北京某項目外墻厚度0.3米,每戶分攤約0.75平方米。
3、排除性規定: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庫、人防工程、為多棟樓服務的警衛室不計入公攤。如上海某小區地下停車場為獨立產權,未納入住宅公攤。
4、權益保障要點:開發商需公示總建筑面積、總套內面積及公攤明細,購房者有權查驗測繪報告。若發現昆明某樓盤將獨立商業設備間計入住宅公攤,可依法索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