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3、2、1……”5月14日,隨著紅色綢布落下,“見義勇為任天柱工作室”、“見義勇為路江元工作室”和“見義勇為王志明工作室”在安陽市相繼揭牌。
揭牌:以模范引領匯聚正義之光
作為安陽市首批見義勇為英模工作室,三個工作室在同一天集中揭牌,用意何在?
“這次同時揭牌三個工作室,目的是進一步擴大見義勇為組織的覆蓋面,充分發揮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的榜樣帶頭作用,進一步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營造更加濃厚的社會氛圍。”安陽市見義勇為協會理事長王希社說。

“見義勇為王志明工作室”揭牌現場。
步入工作室,走進三位英雄模范舍己救人的故事,可以靠近一個個匯聚著勇敢與善意的精神世界。
“于我而言,見義勇為精神是我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安陽市見義勇為標兵任天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多年前,他曾將一位突然暈倒的女士送去就近醫院搶救,又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血站取血,并墊付7000多元醫療費用,后悄然離開。如今,救助傷患、捐款捐物……他的身影仍然活躍在公益事業中。
“此次揭牌標志著安陽市見義勇為組織全覆蓋進一步延伸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是全市見義勇為工作的一項創新舉措。”安陽市見義勇為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牛國旗說,“此舉將帶動更多人關注、支持、投身見義勇為事業,為促進全市見義勇為事業健康發展,為建設平安安陽、文明安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傳承:傳好見義勇為精神“接力棒”
無懼個人安危的奉獻精神從何而來?朝前追溯,往往能找到答案。
生長于安陽林州的路江元從小是聽著紅旗渠故事長大的。“我的爺爺和姥爺,當年帶著糧食、鐵鍬,推著小推車,徒步 100 里去修建紅旗渠,支撐他們的正是紅旗渠精神。”路江元說,紅旗渠精神從小就深深印在他的心底,成了他日后工作和生活的指引。
2020年11月13日中午,一名11歲男孩落水,安陽市中通快遞員路江元沒有猶豫,縱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此時,先行下水救援的王靖心已體力不支,兩人隨時可能沉沒,路江元迅速游向男孩,拼盡全力將其托舉至岸邊,又折返河中尋找王靖心。盡管體力嚴重透支,他仍與劉云龍在刺骨河水中搜尋近20分鐘,直至專業救援力量趕到。

擺放于“見義勇為路江元工作室”的榮譽證書。
如今,這場接力賽仍在無聲地繼續著。“有一次晚上十點多,一輛電動車突然發生了交通事故,身旁的隊員比我更先一步上前幫忙。”路江元說。
在見義勇為任天柱工作室,任天柱以古人的忠義之行警醒自己;在見義勇為路江元工作室,分布圖上,志愿者隊伍的名字閃閃發光;在見義勇為王志明工作室,榮譽墻更像是警示墻,證書更像是承諾書,激勵其不忘來時路。
這一刻,一條“精神之渠”跨越時光,正從過去流經現在,流向未來。
同行:讓正義之光閃耀古都
攜手同行,天地遼闊。隨著志愿者隊伍愈發壯大,這些英雄模范正吸引越來越多志合者同行,為見義勇為事業注入更大能量。
如今,見義勇為路江元工作室已打造10個志愿服務站,包含73名志愿者;見義勇為任天柱工作室已打造12個志愿服務站,包含320名志愿者;見義勇為王志明工作室已有28名志愿者。

“見義勇為任天柱工作室”的志愿服務站分布圖。
“接下來,我會努力將安陽剩下的160余個驛站逐步轉化為見義勇為驛站,打造一支有力的見義勇為志愿者隊伍。”路江元說。
獨行快,眾行遠。正如安陽市見義勇為模范王志明所說:“讓群眾加入見義勇為隊伍中來,才是工作室存在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是要塑造英雄,而是要讓善意成為本能,讓正義成為共識。”
我們相信,未來,三個工作室的志愿者們或身著藍色工裝,或身穿紅色馬甲,屆時,一簇簇“安陽紅”、“安陽藍”穿梭于安陽的大街小巷,見義勇為的多彩畫卷必將鋪展開來。(麻文靜/文 桑棟亮/視頻)
編輯:何心悅審核 :莫韶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