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文化消費漸熱 年輕人能做點啥
88.7%受訪者支持長輩發展文娛愛好

看一場刀郎演唱會、報名一門老年大學課程、參加一次“夕陽紅”旅行團……近年來,越來越多老年人愿意為精神消費買單,銀發族的文化消費潛力顯現。你了解家中長輩的文化消費活動嗎?你覺得年輕人可以為長輩的文化消費提供哪些幫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跳廣場舞、健身操(54.4%),看短視頻、直播(51.5%)和看電視(50.4%)是受訪者家中長輩常參與的娛樂活動,88.7%的受訪者支持長輩發展文化娛樂愛好。
“興趣愛好豐富了他們的退休生活”
鐘琦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她的媽媽喜歡看一些頭部網紅的直播,“爸爸的興趣愛好更廣泛一些,會拉二胡,最近開始練電子琴,也會跟小區的其他老人下象棋,最近我發現他還愛聽有聲小說”。
調查顯示,跳廣場舞、健身操(54.4%),看短視頻、直播(51.5%)和看電視(50.4%)是受訪者家中長輩常參與的娛樂活動。此外還有:攝影、旅游采風(39.9%),看話劇、戲曲、演唱會等演出(39.7%),書畫、音樂等文藝活動(36.2%),社區棋牌活動(35.4%),老年大學課程(34.7%)等。
鐘琦很支持父母做喜歡的事情,“興趣愛好豐富了他們的退休生活,讓他們依然有空間施展拳腳,不會無所事事。作為子女,我希望父母能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雙方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親子關系會更好”。
調查中,88.7%的受訪者支持長輩發展文化娛樂愛好,其中41.9%的受訪者非常支持。
河北滄州的李增茹今年60歲了,平常沒事愛刷短視頻、看短劇,也愛拍短視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一般會跟家人朋友互動,偶爾也會有陌生人,現在我的視頻賬號有500多個粉絲。”
李增茹去年9月還去成都聽了刀郎的演唱會,“我和丈夫還有幾個朋友一塊兒去的。借著聽演唱會的機會,我們在成都玩了一圈,逛了春熙路,去了老茶館喝茶、看戲、聽書,還順帶去了一趟九寨溝”。
助力長輩的文化消費,65.3%受訪者會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
鐘琦感覺父母在文娛消費上缺少同伴。像自駕游,雖然網上有很多活動,但父母不善于在網上沖浪,也不愿意和不熟的人一起出游。“希望社區多組織些活動,團結鄰里。”
長輩在文化消費中遇到的障礙主要是什么?調查中,64.4%的受訪者發現長輩信息辨別能力不足,容易被騙;49.6%的受訪者覺得有些文化消費內容過于新潮,老人難以接受。其他還有:消費觀念保守(46.6%)、數字操作困難(39.2%)、缺少同伴參與(35.0%)、社區文娛資源匱乏(33.9%)等,27.5%的受訪者覺得一些線下活動的適老性不強,如缺少無障礙設施等。
北京某中老年俱樂部主理人劉菁指出,老年人需要社交陪伴,“有的老人退休以后沒有人陪,或覺得自己一個人吃飯沒意思,就會想認識新朋友”。劉菁舉辦的飯搭子美食聚會,每周至少有20人報名。“大家來參加一方面是想認識朋友,另外也想去有特色的餐廳,體驗一些新鮮事物。”
助力長輩的文化消費,65.3%的受訪者會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57.3%的受訪者會提供資金支持,47.0%的受訪者會陪同參與體驗,43.6%的受訪者會幫老人篩選可靠的消費活動和平臺,38.4%的受訪者會幫搶演出或活動門票。
李增茹不會搶票,都是靠子女幫忙。“他們很支持我們去音樂會,車票、機票、酒店都會提前幫忙訂好,用手機打車、導航也都是他們教的,他們還會提前幫我們查游玩攻略。”
只要有時間,鐘琦就會參與父母的活動,陪他們自駕游、唱歌,也會教父母使用社交媒體搜索旅游攻略,幫他們退換網購的東西,告訴他們哪些平臺更可靠,如何分辨一些騙局等。
劉菁想通過自己的社群,打造60后、70后社交新方式,讓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不孤單。目前她規劃,為處于初老階段的老人策劃更多優質的活動,拓寬他們生命的寬度,為高齡老人提供養老配套服務,延長他們生命的長度。
受訪者中,00后占10.2%,90后占45.2%,80后占34.7%,70后占7.9%,60后占2.0%。男性占43.3%,女性占56.7%。
(應受訪者要求,鐘琦為化名,李斯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惠小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