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技飛速發(fā)展和信息快速傳播,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它從單純的歷史文化守護者,轉(zhuǎn)變?yōu)榉e極參與社會建構(gòu)的重要力量。
5月18日,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天眼新聞文化頻道策劃推出專題報道,從各個維度感受博物館“可傳統(tǒng)、可科技、可時尚、可文藝、可趣玩”的百變屬性,從中一窺貴州的博物館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積極應(yīng)對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變化與趨勢。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貴州各類博物館推出不少新展覽和活動,不僅可以前往博物館打卡,還能靜心感受文物魅力,觸摸文明溫度,聆聽歷史回響。
——編者按

億年前的海洋精靈、千年前的財富密碼、墨香里的文人雅局……貴州各家博物館的“硬核潮品”,每一件都是文明與時光的接頭暗號。
博物潮品速遞:
關(guān)嶺創(chuàng)孔海百合化石
古老深海舞者“打印”骨骼紋樣
東漢搖錢樹
漢代人向往的“財富自由”具象化
北宋韓琦楷書書札卷
宰相筆尖流淌的宋代頂流社交圈
明代椅背式提梁錫酒壺
玩起人體工學(xué)設(shè)計的限定款酒器
清代四川涼山彝族皮甲
牛皮縫制的涼山武士“高定鎧甲”
貴州造汽車銀幣
基建小銀幣窺見西南大動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策劃/黃蔚
海報設(shè)計/王子琪
編輯/吳蔚
二審/姚曼
三審/黃蔚 陳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