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盡管已經做了交通疏導和管制方案,蘇州東山鎮仍然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擁堵高峰期——作為白沙枇杷的發源地,這座延伸至太湖中的半島迎來了枇杷的豐收季,也吸引了大量客流前來嘗鮮。
“車車車!‘枇杷大軍’來啦!”根據蘇州發布官方公號5月18日發出的提醒,據往年數據推算,枇杷季高峰期間東山鎮日均游客在車流量3萬余、人流量8.5萬左右,金庭鎮日均車流量達3.5萬、人流量達10萬。
5月17日,東山鎮旅游開發公司總經理王藝群告訴第一財經,這個周末進入東山的車輛預計近5萬輛,最高峰時一天可能會涌入6萬~7萬輛車。比往年還要多的客流背后,是今年東山鎮加大了文旅融合轉型的力度,首次舉辦太湖東山枇杷文化旅游季,用“傳統民俗 親子互動 夜間經濟”組合以及“民宿 農家樂 采摘”聯動套餐等多元化方式,延長游客消費鏈條,將客流引進來的同時,也讓他們住下來深度體驗。
枇杷減產三分之一,文旅融合轉型恰逢其時
對東山鎮而言,加碼文旅融合轉型是恰逢其時。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今年東山枇杷的產量受氣候影響同比去年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在吳中枇杷文化產業園內,東山鎮農村工作辦農技員鄭俊華表示,由于去冬今春干旱,東山白沙枇杷不僅產量低于去年,果型也整體偏小,以中果為主。
“本來以為是(枇杷豐收的)中年,沒想到變成了小年。”東山鎮果品協會會長宋甫林坦言,今年受氣候影響,枇杷產量同比下降,單戶最大種植戶年產量約1.2萬斤,較往年減少約30%。減產讓今年的枇杷在市面上供不應求,收購價同比上漲20%。
宋甫林提出,價格提升部分對沖了產量損失,而品質管控始終是關鍵。通過統一農技培訓、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協會在今年推動當地的優等果率從去年的65%提升至78%,優質果溢價達30%。與此同時,東山鎮今年新推出了白沙枇杷品牌IP形象,設計了表情包、毛絨公仔、品牌T恤等系列文創產品,以及枇杷咖啡、枇杷甜品等,進一步提升東山白沙枇杷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也成為了當地枇杷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由于運輸技術和體系的不斷完善,保鮮期短的枇杷具備了快遞直運的條件,也由此抓住了方興未艾的電商直播風口。在當前的東山枇杷銷售中,線上銷售占65%,電商、微商銷售模式成為主渠道。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全鎮枇杷物流寄件195.7萬單,同比增長209.6%;物流貨量約6829噸,占比66.5%。
順豐速運太湖片區負責人稱,今年將在東山鎮投入500余名攬收人員,增設臨時攬收點90余個,同比增幅達50%,讓果農享受“家門口寄遞”服務,同時在產區打造枇杷專屬集散分揀中心,讓消費者享受“頭茬鮮果”直達服務,全國超200個城市可實現“次日達”。
由于減產引發的供不應求,部分鎮上的枇杷農戶告訴第一財經,今年做老客戶訂單就已足夠忙碌,無暇顧及也無需通過電商進一步開拓銷路。
宋甫林也提出,在供不應求之下,線下需求爆發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線上的銷售模式,畢竟線下價格更靈活,品質也更有保障,避免了“內卷”。
作為我國枇杷種植傳統四大產區之一,東山鎮近年來的枇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種植面積已達2.9萬畝,主要分布于山區各村及魚池埂等地。電商化的發展給當地農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當地的文旅消費帶來了一定挑戰。吸引消費者進來并且留下,成為這幾年當地文旅部門重點突破的難題。
王藝群表示,作為傳統旅游目的地,東山近年來面臨著客流量兩位數下滑的挑戰,“進入東山的客流不少,但可能轉一圈吃個飯就走了,一些景點都不進去”,當地500多家民宿也受到影響。為此,當地文旅部門創新思路,試圖通過一系列參與性強、體驗度高的活動,讓游客從“到此一游”轉向“深度沉浸”。其中,親子家庭客群占比已從去年的22%提升至35%,成為一大增長點。
“盡管今年枇杷產量受氣候影響有所減少,但活動拉動效應明顯。”王藝群舉例稱,5月1日至4日,東山民宿入住率高達92%,部分精品民宿提前一周售罄,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以往的1.5天延長至2~3天,帶動餐飲、農產品消費增長超30%。另據東山鎮官方數據,今年1~3月住宿業完成營業額1936萬元,同比去年增長12%。
王藝群提出,東山鎮目前的游客中,上海市民占比40%~50%,本地及環太湖地區(無錫、南通、嘉興、湖州等)游客約占50%。依托區位優勢,當地將加強與長三角各地文旅部門合作,進一步擴大客源輻射范圍。
旅游季激活了消費,也進一步帶動了枇杷經濟的升溫。“部分農戶通過民宿、農家樂直銷枇杷,利潤提升50%。”宋甫林說,依托5月旅游季活動,東山民宿入住率達92%,帶動農戶現場銷售枇杷超5萬斤。
除了枇杷,東山楊梅、銀杏等特色農產品也在通過“農業 旅游”模式實現增值。其中,楊梅采摘游帶動單價從8元/斤提升至15元/斤,親子家庭客群占比達35%。協會也在推動“枇杷深加工”研發,計劃與食品企業合作開發枇杷膏、果脯等產品,目標將附加值提升50%以上。
官方數據顯示,東山是農業大鎮,2024年實現農業產值8.5億元,其中茶葉產值2.06億元,枇杷產值5.23億元,楊梅產值0.51億元。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以及道路交通、農家樂、主題民宿等配套設施的完善,鄉村旅游、農業休閑游日益興盛,全域旅游格局逐步構建,2024年接待游客3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17億元。
“小金果”走出國門,出口規模化仍需政策支持
目前,東山鎮的農民60%的收入來自于枇杷。為了持續提高枇杷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溢價,一顆顆小金果帶著“東山白沙枇杷”的品牌,走出了國門。
宋甫林表示,去年東山枇杷首次出口到了迪拜,目前還出口到日本和韓國等地。不過,受限于較高的冷鏈運輸成本(占出口總成本的25%)和時效要求(運輸需控制在48小時內),當前的出口量僅占總產量1%不到,“還處于嘗試初期”。
在宋甫林看來,當地經營主體正在嘗試通過泡沫箱 冰袋的“輕冷鏈”模式降低成本,讓損耗率從15%降至8%,與此同時,要想形成枇杷出口的規模化,還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
面對經濟下行的挑戰,在發展農業和文旅的同時,作為農業大鎮的東山也在努力布局工業轉型、加碼招商引資。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東山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66億元,同比增長6.6%;完成規上工業產值43.9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投資3.5億元。2025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3億元,同比增長24.1%。與此同時,工業投資完成1.08億元,同比增長36.7%。同期,規上工業企業共5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0.36億元,同比增長9.2%,高于前2個月增幅0.4個百分點。
相關負責人提出,當地仍面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較少、工業存量更新在建的項目體量較小等現實挑戰,工業穩增長基石仍需夯實,外部環境不容樂觀。企業增長存在回落風險,地緣政治沖突及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給當地工業企業的產銷帶來不容忽視的間接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