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領先,沒有對手。重重壁壘,前路迷茫。
再次定義旗艦性能
上周大疆正式發布了旗艦消費級無人機Mavic 4 Pro,在諸多性能上都再次定義了旗艦標準。這是全球首款配備360度旋轉云臺的消費級無人機,支持全方位傾斜、滾動及垂直拍攝。
影像系統無疑是升級最為顯著的部分,Mavic 4 Pro的三攝系統中包含1億像素的4/3 CMOS哈蘇相機,支持6K/60fps HDR視頻錄制,所有鏡頭都支持10-bit D-Log等標準色彩配置文件。這一升級直接將消費無人機的畫質提升到了1億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正是哈蘇的母公司。2017年,大疆正式成為了哈蘇的控股股東。這筆戰略收購給大疆帶來了重要的影像技術資產。雙方的影像部門研發存在深入協同;從Mavic 2 Pro開始,大疆的高端無人機搭載了與哈蘇聯合設計研發的相機。
Mavic 4 Pro的飛行性能也值得稱道:最高飛行速度提升至90公里/小時,最大傳輸距離達30公里;配備96Wh電池,續航時間達51分鐘,Mavic旗艦機型甚至達到了Mini系列的續航級別。
這款旗艦無人機的智能方面同樣顯著升級:Mavic 4 Pro配備六個高性能低光魚眼傳感器,靈敏度達 0.1 lux,結合雙處理器,實現低光環境下的全向避障。即便是在接近黑暗的條件下,前向激光雷達也可檢測障礙物并迅速制動,確保飛行安全。
唯獨屏蔽美國市場
這樣一款沒有競爭對手的無人機已于5月13日在全球各大市場發售,中國定價人民幣13888元起。然而,Mavic 4 Pro的首發市場有英國、歐盟、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加拿大,卻并沒有美國。大疆公關部門向《硅谷觀察》確認,Mavic 4 pro暫時不會在美國發售。“我們正在評估市場情況,暫時無法確定美國上市時間。”
這一消息無疑讓美國的無人機發燒用戶感到失望:他們無緣第一時間用上Mavic 4 Pro。一位美國網友在TikTok上留言寫道,自己已經存了七個月的錢,準備了五千美元買頂配版,現在卻只有失望。
還有評論說,“美國現在已經淪落為第三世界,只有第三世界國家才會有這樣的待遇。”而其他國家的大疆用戶則在秀自己隨時想買就能入手,繼續刺激和嘲諷美國用戶。“美國已經不是自由市場了。”
對大疆來說,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從首款產品開始,美國就是大疆最為關鍵的海外市場,這里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有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媒體,從市場到輿論都對一家消費電子產品公司至關重要。而現在,Mavic 4 Pro卻成為了他們第一款不在美國同步上市的旗艦產品。
大疆不僅沒有公布Mavic 4 Pro的美元定價,甚至沒有給美國主流媒體以及KOL網紅提供評測機型,這意味著短期內也沒有上市的計劃,因為上市之前需要提前鋪貨,也需要時間進行營銷預熱。
耐人尋味的是,這或許是大疆上個月才臨時改變主意。因為據美國媒體報道,在正式發售之前,B&H和Adorama等美國消費電子零售商有了小數量備貨。B&H甚至還發布了Mavic 4 Pro上市的新聞稿。
而且大疆還確認,Mavic 4 Pro已獲得FCC和TSCA證書,滿足在美國市場推出所需的要求。顯然大疆原本是按照上市的節奏進行備貨和籌備的,但最后卻決定給美國市場踩下了急剎車。
美國本是最大市場
為什么大疆要主動放棄最重要的美國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市場調研公司Market.us 統計,2023年,美國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14.8億美元,占全球市場將近30%;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CAGR)約為10%。
美國市場之所以至關重要,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有著巨大的消費電子愛好者和航拍愛好者用戶群,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美國在航拍、娛樂、農業、房地產和公共安全等領域對無人機的廣泛應用,以及在技術創新和監管法規都給予了支持。
美國也是大疆最大的市場。由于大疆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他們并不需要公布財務數據,因此只能從第三方進行估算。行業機構RMC去年年底預計,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占據著近九成的市場份額,而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則接近八成。雖然美國市場也有其他無人機公司,但在消費級這個賽道幾乎是大疆一家主導。
按照外界對大疆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來估算,美國市場每年給大疆貢獻了至少10億美元的營收,占其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而且這還是在過去兩年大疆在美國市場遭遇多重壁壘的情況下,在2022年遭遇封殺之前的數據更高。
顯然,在正常情況下大疆是絕不會放棄最重要的美國市場。但這一次,他們卻選擇了主動退卻。為什么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美國政府設置的諸多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讓大疆決定暫時踩下剎車,觀察信號燈之后再決定。
關稅壓力無法回避
關稅顯然是最現實的擔憂因素。過去幾個月的關稅大戰中,美國政府給予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關稅豁免的待遇,因為美國在這些日用消費品嚴重依賴中國組裝,如果嚴格征收關稅,不僅蘋果等企業巨頭會遭受數以十億美國計的損失,民眾也會因為價格上漲而心生怨氣。
不過,無人機、照相機、攝像機、鏡頭這些影像設備卻并不在美國政府的關稅豁免之列,從而成為特朗普關稅大戰的最直接受害者。大疆、徠卡、索尼、富士、騰龍等主要廠商都被迫大幅上調了美國市場的售價,或者暫停供貨以觀察形勢。
大疆已經在美國市場進行了兩波大漲價。最受歡迎的Vlog機器Pocket 3上個月從519美元漲至619美元,然后這個月又提升到799美元。不到兩個月時間內上漲了280美元,漲價幅度高達54%。值得一提的是,大疆的漲價舉措只針對美國市場。
售后保修失去意義
關稅影響的不僅是大疆向美國出口無人機,甚至還影響到了美國用戶的保修更新計劃。這主要是因為大疆的保修與更換都在中國進行,因此返還給美國用戶的時候需要重新通過美國海關。
一位得克薩斯州的用戶反映,他的DJI Mini 3摔壞之后,通過DJI Care更換了機器,但卻收到了863美元的繳納關稅通知。另一位用戶花了120美元把自己的無人機送修,結果寄回來的時候收到了一張1200美元的關稅通知。
顯然,按照這樣的關稅政策,大疆的保修以及換新服務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除非對售后體系進行重大調整,轉移到美國本土進行,否則大疆已經無法正常向美國市場提供售后服務。對這一問題,大疆公關部門對《硅谷觀察》表示,暫時無法回答。
主打德國品質的徠卡,旗下的Dlux 8便攜相機是中國組裝的,諸多相機電池也是中國生產的。因此,受中美關稅影響,徠卡把一塊備用電池的價格從200美元上漲到了380美元,閃光燈的價格從560美元上漲到了1065美元,Dlux 8的價格更是從1595美元直接漲到了2790美元。
即便在中美達成共識之后,徠卡相應下調了價格,但降價之后依然明顯高于4月的價格水平。Dlux 8在降價875美元之后,售價依然高達1915美元,仍比其最初定價高出320美元。徠卡手機手柄Lux Grip的價格從最初的329美元上調至625美元后,現在降至395美元。
而且徠卡還表示,未來他們會隨著關稅情況的未來變化而動態調整定價。“隨著關稅形勢的發展,徠卡相機北美公司將繼續評估并相應調整定價。”更加無辜的是加拿大用戶,因為徠卡加拿大的市場定價完全跟著美國走,因此加拿大用戶也要承受特朗普政府關稅戰的后果。
除了大幅漲價之外,一些廠商還在暫停向美國市場供貨,等待關稅貿易談判結果。從富士到索尼再到游戲主機廠商任天堂,諸多熱門產品紛紛出現斷貨狀態。
封殺政策步步推進
然而,與其他廠商不同的是,大疆在美國面臨的困難不僅是關稅政策,還有更加艱難的非貿易壁壘。而這是他們所無力應對的障礙。
過去幾年時間,作為一家來自中國的全球消費無人機巨頭,大疆已經被美國政府視為“國家戰略安全威脅”,不斷遭到美國政府一波又一波的定向打擊。
美國政府對大疆的封殺和限制是多年逐步升級的過程,涉及輿論造勢、技術制裁和市場準入等多種手段。
在輿論造勢方面,2019年,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警告,稱中國無人機可能給美國帶來數據安全風險。從2020年起,美國內政部和國防部先后以安全風險,將大疆無人機列入采購黑名單之中。2022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全面禁止聯邦政府機構采購中國無人機。
在技術制裁方面,2020年,美國商務部將大疆列入“實體清單”,限制部分芯片和軟件等核心技術采購,但未完全禁售。到了2022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禁止大疆無人機使用部分頻段,影響部分政府及企業采購。
不過,這些對大疆的業務和市場并沒有帶來明顯沖擊,他們依然在美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占據著主導性份額。真正的封殺舉措是立法全面禁售中國無人機法案。從2023年開始,美國兩黨議員提出法案,計劃將所有中國無人機列入美國禁售清單,包括在民用市場;此外法案還計劃FCC永久拉黑中國無人機,切斷其在美國的通信服務。
這一法案最早在2023年提出,去年重新提交,今年將進入審議階段。鑒于兩黨議員并沒有公開提出反對意見,通過的可能性不小。如果這一法案最終通過,大疆、道通、昊翔等中國無人機廠商將全部退出美國市場。
海淘購買無法保修
實際上,即便美國還沒有正式禁售大疆無人機,也在通過非貿易手段進行各種限制。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美國海關一直在扣留大疆產品,拖延正常的清關過程。在大疆美國官網購買無人機的用戶,通常要等待數月時間才能收到機器。大疆表示,正在積極與美國海關進行溝通以消除誤解。
看起來,在目前的大環境下,美國的無人機高端用戶暫時是用不上Mavic 4 Pro了。海淘購買?大疆美國官方表示,不建議用戶在海外購買帶回美國使用。因為一旦出現炸機或者故障,大疆美國將無法提供保修服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