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浙江嘉善大地上演了抗日戰爭中極具特殊意義的戰役。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第18師團,中國軍隊以傳統武術結合實戰戰術,在滬杭鐵路沿線展開殊死搏斗。這場持續七天七夜的阻擊戰,有效遲滯了日軍推進步伐,為淞滬戰場主力部隊戰略轉移爭取了寶貴時間。
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28師師長的顧家齊,率領這支由湘西子弟組成的部隊,在武器裝備嚴重落后情況下,創造性地運用武術戰術與敵周旋。據戰史記載,該部官兵多來自湘西鳳凰縣,日常訓練融合傳統刀術與近戰技巧,形成獨特的白刃戰優勢。在楓涇鎮至嘉善縣城的國防工事線上,將士們依托地形構筑掩體,多次擊退日軍步兵沖鋒。
戰役期間,中國軍隊采取靈活戰術應對日軍優勢火力。白天利用地形隱蔽,夜間組織突擊隊襲擾敵軍,有效限制了日軍飛機轟炸效果。在67號鐵路橋爭奪戰中,守軍官兵與日軍展開慘烈白刃戰,最終成功遲滯敵軍推進。據嘉善縣抗戰檔案記載,此役中國軍隊傷亡逾7000人,成功阻擊日軍機械化部隊達七日之久。
歷史資料顯示,嘉善阻擊戰發生時,日軍第18師團正試圖切斷滬杭鐵路,威脅淞滬戰場側翼。中國軍隊在此處的頑強抵抗,迫使日軍改變原定作戰計劃,其推進速度較預期大幅減緩。這場戰役的勝利,不僅彰顯了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決心,也為后續戰略部署爭取了關鍵時間窗口。
戰后軍事專家分析指出,嘉善阻擊戰的經驗表明,傳統武術訓練與現代戰爭相結合,能在特定條件下發揮獨特作用。這種將武術技巧融入戰術體系的實踐,為抗日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如今,嘉善抗日阻擊戰紀念碑巍然矗立,見證著那段用血肉鑄就的抗戰歷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