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隨著連接深圳、東莞、惠州的多條軌交線路取得標志性進展,三地“1小時交通圈”進一步成型,深圳都市圈融合發展持續推進。
本周一(5月26日),深惠城際鐵路龍嶺工作井至坪地站區間盾構實現雙線貫通,三地市民在社交媒體上共同慶祝。該線路是粵港澳城際鐵路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實現深圳前海至東莞、惠州1小時直達。
而在上周,深惠城際大鵬支線首個正線軌行區順利移交,標志著項目進入站后施工階段。全線建成通車后,將為深圳東部與大灣區核心區域的快速聯通提供重要支撐。
深惠城際線路示意圖(以實際建成為準),圖片來自“深圳交通”公眾號
深圳都市圈的另一條交通大動脈——深汕高鐵,日前也迎來重要進展。隨著國內最大直徑土壓/TBM雙模盾構機“龍崗3號”始發,該項目全面進入大盾構施工階段。
深汕高鐵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重點工程,起于深圳樞紐西麗站,終至深汕特別合作區并引入廣汕高鐵深汕站,沿途貫穿深圳多個區域以及惠州部分地區,全長125.5公里。
該項目不僅將實現深圳至深汕半小時通勤,織密深圳至惠州和粵東軌交網絡,還對加強粵港澳與海西及長三角地區聯系、加快構建沿海高速鐵路、優化深圳樞紐對外鐵路通道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近日,穗莞深城際鐵路前海站-皇崗口岸段軌道施工正式啟動,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線路建成后將促進城際客流與深圳市內通勤客流“公交化”,對于助力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與東莞濱海新城等區域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都市圈范圍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別合作區。2024年,深圳聯合東莞、惠州制定《深圳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建設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南延段等項目。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提升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
在深莞惠三市政府各自確定的2025年重點工作中,加強合作發展的想法和具體行動計劃反復出現。
比如,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推動深圳都市圈建設,加強與東莞、惠州以及珠江口西岸城市空間協同和產業科技合作,開工建設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通道深圳段,推動東莞立沙島至深圳寶安機場輸油管線工程的規劃與建設。
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極共建深圳都市圈,支持塘廈、鳳崗建設融深發展先行區,率先在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產業配套等方面實現莞深同城化、一體化、協同化。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稱,擁有深圳都市圈等重大戰略利好等,是惠州發展的后勁所在。為此,惠州將排查和打通與廣深莞交界的“斷頭路”,加快推進深汕鐵路惠州段建設;聯動深莞加快共建“坪清新”綠色低碳產業組團,規劃建設深惠協同發展區,積極建設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探索與深圳的算力調度合作;聯合深莞打造全國一流的新型儲能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三地干部交流任職的頻次和層級亦有所提升。例如,2月中下旬的10天之內,先后有賴志光、曾堅朋兩名深圳干部,分別調任惠州、東莞副市長。
三地還通過黨政領導互訪交流推動合作。3月4日,東莞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市學習考察。雙方會談中,深圳方面表示,將與東莞全面加強交流合作,強化資源對接共享,深入推進產業鏈協作,在制造業、服務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民生社會事業等各領域取得更多互利共贏成果。
東莞方面表示,將進一步推動莞深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兩地合作對接機制,持續深化與深圳在交通互聯、產業協同、平臺聯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5月15日,惠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市學習考察。雙方會談中,深圳方面表示,將與惠州全面加強務實交流合作,推動雙方在科技創新、產業協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人工智能、教育醫療等各領域取得更多互利共贏成果。
惠州方面表示,將主動學習借鑒深圳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希望深惠兩地在全面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手打造珠江東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帶、深化產業對口協作等方面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今年一季度,深圳都市圈協同發展的效應持續釋放,深莞惠三地的GDP增速均超過全廣東省平均水平。其中,深圳以GDP近9000億元的龐大體量,實現GDP名義增速7.64%;惠州以GDP名義增速12.13%排名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大幅增長13.6%;東莞外貿進出口增速達21.2%,在外貿大市中表現突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