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8日,英偉達公布財報顯示,其盈利和收入均好于預期,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增長超過70%。財報推動公司盤后股價上漲約4%,市值逼近3.3萬億美元,有望再次沖擊冠軍。
英偉達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在截至4月27日的最新季度整體收入增長69%,達到441億美元;凈利潤增長26%,達到188億美元。包括AI芯片和相關部件在內的數據中心部門銷售額增長73%,達到391億美元,占總營收的88%。
英偉達表示,大型云服務提供商貢獻了數據中心部門近一半的收入,其中約50億美元的銷售額來自公司的網絡產品,這些產品用于連接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大量英偉達芯片。
英偉達還稱,微軟已經“部署了數萬顆Blackwell GPU,且預計將把GB200產品的數量“增加到數十萬塊”。
英偉達同時預計,近期美國對中國H20芯片出口限制造成的銷售損失達約80億美元。
此前美國政府通知英偉達,先前獲準銷售的H20處理器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英偉達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因該芯片庫存過剩產生了45億美元的費用。
英偉達還表示,若不計入與中國市場相關的費用,其本季度毛利率將高于目前的61%,達到約71.3%。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 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短期內,因為美國相關管制,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面臨限制,數據中心收入有所下降。
英偉達CEO黃仁勛上周在臺北Computex2025大會上表示,美國對華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敗的。他說道:“事實證明,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擴散規則的那些基本假設存在根本性缺陷。”黃仁勛表示,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美國前總統拜登執政初期的95%降至目前的50%。
研究機構Emarketer分析師雅各布·伯恩(Jacob Bourn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更廣泛的擔憂是,貿易緊張局勢以及關稅對數據中心擴張的潛在影響,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造成阻力。“這并不意味著英偉達的主導地位將終結,但這突顯出,英偉達要維持這種主導地位,需要應對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競爭和經濟挑戰。”伯恩寫道。
本月早些時候英偉達在中東簽署了一系列新協議,其中包括在阿聯酋建設一個占地10平方公里里的數據中心的首期工程,該數據中心最終可能使用5千兆瓦的AI基礎設施。該公司還宣布在沙特和中國臺灣達成類似的項目。
“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項目將需要數十千兆瓦的英偉達AI基礎設施。”克雷斯說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