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正以資本為紐帶,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這些“國之重器”既是穩定資本市場的“壓艙石”,更是推動產業創新的“先鋒隊”。從戰略性重組到專業化整合,從分拆上市到股權激勵,央國企正以更加嫻熟的姿態運用資本市場工具,借力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上海證券交易所與第一財經聯合策劃推出的《價值與投資》欄目,2025年首期節目以“向智向新,與資本市場共成長”為主題,邀請央企上市公司、券商研究所、中證指數公司代表,深度解碼央企如何借力資本市場加速升級轉型、應用先進技術培育新質生產力。
同頻共振,國資央企與資本市場共成長
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樞紐,在推動央企深化改革進程中發揮著多維賦能作用。央企通過資本市場不僅實現了融資渠道的拓展,更在治理結構優化、創新動能培育和價值創造提升等方面獲得系統性支撐。這種雙向促進機制既加速了央企市場化轉型,也增強了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此次活動中,多位國資央企代表分享了企業與資本市場共成長的生動案例。
自1995年A股上市以來,東方電氣充分運用資本市場工具,累計直接融資近300億元。“2007年東方電氣采取‘股權分置改革 定向增發 換股要約’的方案,將集團公司優質資產全部注入了上市公司,被譽為資本市場換股要約收購第一單,通過資本市場的整體上市,實現了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東方電氣董事會秘書、總審計師馮勇在節目中談及。
從上市至今,東方電氣收入增長100倍,利潤增長近30倍,市值規模增長了近70倍,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認可和支持。目前,東方電氣正在積極投入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包括氫能、儲能、風能等綠色發電領域,構建全產業鏈、全自主的綜合能源系統。
作為首家同時在上海、香港、紐約三地上市的企業,上海石化曾面臨著75.4%的高資產負債率,但依托股份制改制,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困難和債務問題。如今,上海石化這家傳統化工企業開始在新材料領域開辟全新賽道,通過碳纖維國產化,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強度高、重量輕的碳纖維,被稱為材料界的“黑黃金”。從2007年開始,上海石化就開始進行碳纖維的材料研發和技術攻關,近20年的時間,已經從實驗室到小試、到百噸級中試,邁向千噸級規模量產。上海石化董事、副總經理黃翔宇在節目中表示,目前,上海石化正在建設內蒙古3萬噸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推動國產材料從跟跑到領跑。
同樣走向創新轉型道路的企業,還有1997年上市的華潤雙鶴。公司抓住當時國企改革上市機遇,成為北京首家國有制藥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融資優勢,從一家地方性的制藥企業,成長為輻射全國的集團型企業。到去年為止,華潤雙鶴已累計分紅39個億,與投資者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將資本市場賦予的發展動能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央企擔當。
華潤雙鶴董事會秘書、副總裁劉駒表示:“過去華潤雙鶴以化學制藥、仿制藥為主,近幾年在創新驅動下,企業正積極布局創新戰略,關注腫瘤等重大疾病,深耕小分子藥物、小核酸藥物等方向,同時積極布局合成生物等戰略新興領域。”
向智向新,科技創新驅動新型工業化
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I技術正在加速滲透到工業領域,為新型工業化賦能。
馮勇表示:“目前東方電氣已經深度應用先進數字技術,建成了國內首個葉片‘綠色無人車間’和首條葉片‘黑燈產線’。企業還開發了智慧電廠整體解決方案,能夠實現故障預警和智能診斷。就在前不久,東方電氣集成DeepSeek技術,已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創的聚焦重大能源裝備的行業垂直大模型——東方智源。”
黃翔宇提到了上海石化的智能化應用情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化巡檢,能夠通過機器發現隱患和問題。還有碳纖維自動化物流,在整個生產過程,可以自動發料,自動把出現問題的纖維退回倉庫,還能做到信息反饋,有利于全生命周期追溯。”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轉型中,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需要以技術融合為核心,以場景落地為抓手。”劉駒指出,“目前華潤雙鶴已將AI技術引入了研發端、制造端、營銷端和管理端四個具體場景,尤其是借助AI算法,使創新藥的研發效率、速度、效果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國泰海通研究所副所長鄧勇則從研究視角,總結了政策驅動下的科技創新給資本市場以及上市公司帶來的變化。鄧勇表示:“從政策端來看,聚焦深化研發投入、優化考核機制和強化金融協同三大方向。政策推動下,產業端新舊動能轉換,呈現出新興產業加速領跑與傳統產業創新突圍并存的產業生態。在資本市場端,則顯現出對政策導向相對明確、成果轉化率更高領域的偏好,投資者或將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產學研協同效能和技術研發強度等核心指標。”
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多維度反映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境內主題指數體系也在持續豐富和完善。據中證指數公司市場服務部副總經理胡威介紹,近些年來,中證指數公司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豐富新質生產力、綠色可持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等領域指數布局,持續引導資源配置,助力經濟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如聚焦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領域,研究推出覆蓋人工智能、半導體、數字經濟、計算機、機器人、ESG、綠色、央國企及民企等特色主題指數系列,為市場持續輸送高質量指數供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