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招收60個班,近兩千人”登上熱搜,引發全網熱議。據媒體報道,太原理工大學2024年計劃招收軟件工程專業學生1795人,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165人,合計近2000人。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有支持者認為,“順應國家戰略科技發展趨勢,是好事”;也有反對者質疑,“盲目擴招這么多人,畢業時有足夠多的就業崗位嗎?”一時間,眾說紛紜。
事實上,計算機類熱門專業擴招學生現象已不是個例,河南師范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等院校均在2024年招生計劃中大幅提高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的招生人數。少則數百人,多則數千人,如此龐大的擴招規模,學校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能夠保障學生的教學質量嗎?許多問題亟待思考。
誠然,當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字化人才作為持續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其重要性日益凸顯。2024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計劃在大數據、“互聯網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重點培育數字化管理、應用和專業技術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大幅擴招計算機類等互聯網相關專業學生,恰恰順應了國家戰略科技發展方向,順應市場與就業導向,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然而,倉促的擴招也容易導致許多問題。首當其沖的是教學質量的下滑,就一名專職教師而言,同時為一個班50人和為四個班200人的講課效果顯然不同;此外,龐大的人數對于電腦設備數量、實驗平臺場地等教學設施的要求也是不小的挑戰。而這些恰恰是加強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力素質、提升實戰經驗最關鍵的環節。試想,科班出身卻沒有怎么接觸電腦,沒有積累一定的課程項目經歷,空有專業頭銜,畢業求職時哪個企業愿意錄取?因此,學校需要在發布擴招計劃前,需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建強實驗技術教師隊伍,提升實驗室等平臺硬件設備水平。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方能培養出質優量大的數字人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