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風悶熱,時或形成橫掃一切的臺風;秋天的風蕭瑟,平添凄涼之感;冬天的風又過于冷冽,唯獨春天的風,既和煦又生機勃勃。
年輕干部當如春風,掃去千山積雪,帶來無盡繁華。
青年干部應具備創新精神,與新時代同行,正如春風吹拂象征著新的一年的到來,萬物走向新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代的洪流一往無前,青年干部是站在浪尖的“弄潮兒”,“高速列車”代替“綠皮火車”刷新中國速度,數字賦能政務體系縮短辦事距離,青年干部們帶著蓬勃朝氣,將新思想與新模式融入工作與生活,讓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青年干部培養創新能力可從三個方面入手:創新技能,提高業務水平,青年干部應不斷加強業務能力的學習,積極參與業務培訓,在工作中吸取經驗和不足,不斷更新優化政務服務機制;創新思維,破解難題,陳年老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新方法,跳出原來的角度,擺脫路徑依賴,尋求新路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創新理論,武裝自身,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中明確要求年輕干部“要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篤信篤行者,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青年干部要有一顆敏銳的心,觀察新形勢,深刻理解學習新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切實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論。
青年干部應如春風般和煦,春風吹走了冬日的寒冷,幫助百花傳遞花粉,為春天帶來勃勃生機,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青年干部應有春風般溫暖和奉獻的精神。青年干部服務于群眾,應做群眾面對面、心連心的體己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只有做到與群眾同喝一杯水,同坐一條板凳,與群眾談談心,才能了解群眾真正的需求,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習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的七年,住窯洞、睡土炕、蚊蟲叮咬,他都克服了,在這七年中,他幫助村民修建公路,建沼氣,鄉親們也在溫暖著他,為他縫補破洞的衣服,為他做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這七年是他最珍貴的回憶,他與梁家河的村民,真正做到了“干群一家親”。他如春風般圍繞著群眾,踏踏實實地為群眾解決了沼氣、用水等問題,獲得了群眾的信任與感激,后來習總書記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他感激鄉親們,因為他在為鄉親們服務的過程中收獲良多。
青年干部當如春風般潤物細無聲,吹到基層中去,融入到群眾當中,在與群眾相處時,保持謙虛和氣的態度,溫暖群眾的心,聽群眾的訴求和建議,有針對性地為群眾解決現實問題。
青年干部當如春風,一年有一年的春風,一代有一代的課題,但不變的是成為一名青年干部時“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初心,如冬日埋藏的種子,來年春日長出了嶄新的芽,延續著代代相傳的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青年干部們永恒的課題,青年干部須對黨忠誠,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努力成為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讓春風吹滿祖國大地,生出無盡繁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