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鄉村振興事關民族復興,鄉村振興則國家富強。聚焦鄉村產業建設、人才培養、文化熏陶,多點發力,才能繪好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著“產業振興”之墨,渲染鄉村振興之底色。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路徑。習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鄉村各有特色,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沒有標準答案。聚焦于各地的特色物產,挖掘當地的鄉土民俗文化,探索“鄉村 旅游”的發展模式。近年來,重慶武隆的荊竹村堅持“旅游景區 田園綜合體 特色小鎮 美麗鄉村 特色產業園”融合發展,依托旅游景區的優勢,組建公司,走“農旅發展”之路,大力發展“一二三產 旅游”,全面帶動周邊村民和脫貧戶致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以創新思維開拓產業發展新路徑,讓鄉村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速路”。
著“人才振興”之墨,勾勒鄉村振興之框架。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人才是發展的關鍵,也是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一個鄉村光有發展戰略是不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依然需要落實到人這一根本上。一方面,引進外來的人才,通過學術交流、人才引進等方式方法,發掘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為各方有志青年提供優質的就業創業指導、扶持資金、政策優惠等全方位服務,搭建好能夠讓優秀人才“愿意來、留得住”的聚人才平臺。另一方面,重視挖掘鄉村的本土人才,打造鄉村本土人才隊伍,以部分人才帶領培養更多人才的方式,邀請當地專家、杰出鄉賢,在田間地頭交流學習傳授經驗,在實踐當中培養出一批批實干型本土人才。
著“文化振興”之墨,繪出鄉村振興之靈魂。鄉村振興,不僅要讓農民富起來,更要讓農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探索文化振興的道路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需要結合各地實際,發展人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今年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在臺江縣臺盤村打響,現場人聲鼎沸、萬人空巷,“村BA”一時間霸榜各大熱搜。以獨特的文化標識為核心開展各式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讓村民在活動中增強整體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在全村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也能有效提高鄉村的知名度,從而反推鄉村旅游、鄉村電商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云陽縣青龍街道辦事處 崔嘉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