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各級各組織,尤其是基層組織更要有熱度、有溫度、有深度地開展人才工作,真正做到相信人才、培養人才、善用人才。要拓寬引才視野,深耕育才土壤,優化留才生態,以高質量人才工作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要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一是要強化政治引領,將引才、培才、用才、留才等人才工作放到更高位置,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站位,主動作為、只爭朝夕,樹立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統籌協調推進人才工作。二是要注重解放思想,凝聚尊才愛才的強烈共識。推動人才工作發展,必須進一步開拓視野,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務實的舉措,把各方英才聚集到推動國家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潮中來。三是要堅持可持續性輸入輸出,將新進人才、青年干部培養擺在突出位置,既要加強“訂單式”“研學式”培訓體系建設,又要充分發揮業務骨干“傳幫帶”作用,充分考慮崗位專業性和差異性,做到分期分批、因材施教和因需施訓。要搭建“線上 線下”學習平臺載體,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網絡學習平臺優勢,依托“學習強國”、微信黨建“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建設培訓云課堂;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線下培訓模式,強化集中學習、專題研討、典型教育實效。
要營造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盡力培養塑造“德才兼備”的人才,來一場“單位所需”與“潛力所盡”的雙向奔赴。一是要健全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完善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加強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比如,圍繞提升基層人才能力素質,大力實施“鄉村能人”、高素質農民培育等項目,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二是完善考核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注重“評”與“用”結合。針對思想素質“軟指標”和業務能力“硬指標”,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部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的特點實行分級分類考核,以發展論英雄、以實績論功過。三是要豐富人才培養方式,不斷優化整合現有人才培養平臺載體和計劃項目,建立覆蓋全面、資源共享、銜接有序、梯次遞進的人才培養體系,力爭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研究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措施,通過國外培訓、跨省交流、東西部協作等渠道,有針對性地培養重點人才。
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激勵“奮發有為”的精神,打造“群英薈萃”的團隊,推動“干”與“成”同步。一是要制定明確的目標,結合崗位實際,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民生工作和黨建工作,有側重、有計劃地分配人才到關鍵吃勁崗位進行實踐淬煉,強化責任擔當,增強履職能力,讓人才在基層一線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二是要引導人才流動。樹立協同意識,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在人才引進、項目攻關、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通過多元化的人才資源共享模式,持續推動人才“一體化”發展。三是要搭建人才干事平臺。堅持因崗選人、量才用人,尊重創新、寬容失敗,讓創新創業人才放開手腳、盡展才華,特別是打破人才成長的“天花板”,讓各路英才在各領域各顯神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