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大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道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就和進步根本原因寫入黨章,這就意味著把文化提升到同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需要以堅實的物質基礎為保障,也需要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為支撐,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把握堅定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要求。新時代文化建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堅定文化自信,進行創新創造。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首先要高度認同,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認同,不懷疑不否定,這是自信的前提。其次要有自豪感,不能總看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否則很容易被誘惑走。再次對未來充滿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挑戰,都一往無前。當代中國,中華文化的自信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和精神給養;革命文化支撐我們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中華文明在經濟上扭轉了劣勢,在文化上也有了新的發展。
新時代,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必須進行創新創造。創新創造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在價值層面找到古代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的對接點,又要在技藝層面,尋求多元元素的共同對接,實現從古老走向現代;對于文化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化,創新管理體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對于文學藝術,要提升原創能力,推動文藝創新;對于文化產業,要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高度重視新時代新征程堅定文化自信的戰略地位。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原創性貢獻的重要體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重大命題,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根本遵循。
今天我們通過“傳承文化薪火,堅定文化自信”,明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上激昂的革命文化以及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事關民族復興的高度,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青年要始終堅定不移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做文化傳播的踐行者。
(鐵南街道 韓亞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