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發揮“領頭雁”“帶頭人”作用,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行動有方,方能當好“政策明白人”“群眾貼心人”,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下好綠色宜居“先手棋”,多點開花打造生態“高顏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農村生態環境好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就會變成“搖錢樹”,才能讓荒山變“綠山”、發展有“靠山”。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為抓手,以建設和美鄉村為導向,統籌推進環境整治與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解決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村改廁、污水治理和垃圾回收等關鍵小事,提升鄉村美麗“顏值”。要充分利用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等秀美山村自然景色,深度挖掘培育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優質特色資源,打好“農文旅”組合牌,讓“窮山坳”成為“聚寶盆”、“好風景”成為“好錢景”。
下好產業發展“關鍵棋”,多管齊下打造經濟“高產值”。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天水考察時強調,“鄉村振興要靠產業,各地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道路”。要為新產業新業態蓄勢添能,善借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東風”,因地制宜拓寬農村電商、休閑農業、精品民宿等產業門類,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以“多鏈協同”打造鄉村產業“升級版”。要做強做優現代農業,依托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農副產品,發揮鄉村獨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既興農村業態、也創區域品牌,全心全意寫好“土特產”大文章,將“小產業”做成“大支柱”,讓“老味道”煥發“新活力”。
下好為民服務“長遠棋”,多措并舉打造民生“高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表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穩步增進民生福祉。鄉村振興不僅要讓村莊風景美如畫、守穩“糧袋子”,更要讓百姓鼓足“錢袋子”,真正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實實在在看得到變化、摸得到實惠。要聚焦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百姓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打好政策“組合拳”,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和公共服務體系,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務實舉措解決困弱群體的愁難問題,讓更多家庭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困有所助,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