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長效機制。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正穩步實施,而農文旅融合變為了其中的重要力量,基層干部作為鄉村全面振興曲的演奏者,要敢作為、善作為,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夯實農業根基,唱響農村產業發展曲。發展農業,振興鄉村,要跳出鄉村看鄉村,立足本地優勢和產業基礎,著眼擴規模、提品質、育品牌、增效益,既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優化土地、資金、技術等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又堅持科技賦能、數字賦能,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化,打造特色農特產品牌,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
厚積文化底蘊,唱響鄉村文化傳承曲。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只有加強鄉村文化振興,耕種文明的“種子”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既穩步提升糧食產能,端穩“中國飯碗”,也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新需求,著力挖掘鄉村本土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本土文化等,豐富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
走好旅游導向,唱響鄉村旅游富民曲。推進鄉村振興,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需要多個方面著力,走好“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要鼓勵引導農民、人才、干部都積極行動起來,讓更多的力量參與其中,以5G、千兆光網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作為堅實支撐,要學會在繁榮鄉村網絡文化、重塑傳統農產品銷售方式中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讓更多人看到鄉村產業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