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旅游資源仍有巨大開發空間,越來越多的新景點、新亮點將呈現在世人面前。昨日,記者從大運會新聞辦“印象深圳”系列活動第七場新聞發布會——“深圳濱海旅游度假區”獲悉,深圳大鵬半島將打造成為世界級濱海旅游度假區。
深圳濱海旅游新亮點
“深圳濱海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海岸線長達271公里,有旅游價值的沙灘20多處,大小島嶼39個。”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市文體旅游局副局長岳川江介紹,這些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尤其是大鵬半島。深圳大鵬半島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發展濱海旅游是深圳“十二五”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濱海旅游發展將在政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下穩步推進。“比如大鵬半島,就是深圳發展旅游業不可多得的戰略資源,也是深圳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大鵬半島建設成為高水平、高品質的濱海旅游目的地的戰略目標。”
據了解,大鵬半島將以“保護先行”的策略穩步推進保護開發。大鵬半島幅員遼闊,大部分屬于生態控制線內的保護區。深圳將在總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在大鵬半島部分適宜旅游發展的區域,引進、開發、建設具有國際領先和影響力的大型濱海休閑旅游項目。近期,正在選擇下沙等較為成熟的區域作為濱海旅游發展的突破口和試點。
同時在大鵬半島的發展中推動古村落的保護與旅游開發,長遠來看,大鵬半島最終成為生態最優、景觀資源價值最高、吸引國內外游客的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去年全市旅游總收入628億元
“經過30年的發展,深圳旅游業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之一,也是全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深圳如今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出入境游客源地和聚集地之一。
深圳是國內外游客喜愛的旅游目的地:2010年,深圳接待游客7698萬人次,全市旅游總收入628億元人民幣。2010年深圳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31個必去旅游目的地之一。
深圳市民旅游消費能力強,2010年深圳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萬元,居民出游率高,每逢“黃金周”就有300-400萬人出游。國內外許多城市都將深圳作為主要客源市場,每年都有近百個國內外旅游招商團來深。
深圳還是國內外旅游交流的“黃金通道”:作為我國最大的港口城市,深圳2010年接待進出境游客1.85億人次。據統計,內地赴香港旅游和經香港出境旅游的游客中,超過六成在深圳停留。同時,深圳入境游客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前往內地之前,也在深圳停留。
市文體旅游局表示,深圳旅游“十二五”規劃已經完成,深圳將建設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旅游業也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總量突破1億人次,當年旅游收入突破1000億元。(記者沈勇、實習生楊新宇)
深圳,創意時尚之都
南海之濱綻放國際旅游城
銀灘似絲綢、椰樹隨風搖曳、主題公園有節慶有音樂、運動休閑猶如漫步園林,這里的城市風情猶如一朵蓮花,隨處可見……
不一樣的旅行,不一樣的精彩。
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位于南海之濱的深圳備受世界矚目,國際濱海旅游城市的魅力在這里綻放。
記者了解到,經過30多年的蓬勃發展,深圳旅游業已成為該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出入境旅游集散地,每年吸引數千萬海內外游客。
深圳旅游“迎客來”主要有五大特色產品,也是塑造“創意深圳、時尚之都”城市旅游整體形象的主打產品,來深圳旅游不可錯過的五大亮點。
主題公園之旅
深圳被譽為“主題公園之都”,也是我國最早開展主題公園旅游的城市。自1989年建設我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以來,以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東部華僑城等為代表的深圳主題公園,成為我國主題公園的先行者。
從深圳向東望去,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東部華僑城集兩大生態主題樂園、兩座山地高爾夫球場、三大主題小鎮、多家主題酒店、四大主題演藝、主題佛教樂園于一體;以前蘇聯退役航空母艦“明斯克”號為主體修建的明斯克航母世界,是國內乃至世界首個以航母為主題的軍事主題公園;仙湖植物園是集科研、科普、旅游為一體的著名植物園和景區,植物園保存植物6200余種,建成了十多個植物專類園。
在南山華僑城片區,三大知名主題公園鼎立而立。世界之窗是以弘揚世界文化精髓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包括園林藝術、民俗風情、民族歌舞、大型演出及高科技參與式娛樂項目;中國現代主題公園——歡樂谷,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新一代大型游樂主題公園和都市娛樂中心;錦繡中華民俗村是中國各地景區的微縮版,匯集了56個民族的建筑風格。
此外,深圳野生動物園是國內首家散養野生動物園,擁有野生動物300余種、近萬頭(只)。青青世界是集精致農業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的生態旅游景點,游客可游覽熱帶雨林、蝴蝶園、水果園、鮮花超市等項目。海上花園依托珠江入海口亞熱帶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擁有吉湯園、生態文明館等十大景區。此外,觀瀾山水園是以生態文化、客家文化、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國畫創作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產業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