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干部隊伍建設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關鍵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這不僅是對每一名干部的要求,更是衡量其能否成為新時代中流砥柱的重要標準。農村工作者要將政治過硬、敢于擔當、清正廉潔融入農村工作的廣闊天地,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帶頭人。
政治過硬,筑牢鄉村振興的“紅色堡壘”。“忠誠之心,人之大德。”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這要求農村干部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黨的農村政策,確保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例如在推行各項政策時,只有自己信念堅定、理解透徹,才能不被群眾的思想和推行的困難影響。所以,政治過硬,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大風大雨面前堅定立場,確保黨的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敢于擔當,勇挑鄉村振興的“千鈞重擔”。“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襟。”勇于擔當,是農村干部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的勇氣和決心。在復雜的農村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棘手難題。此時,就需要敢于擔當的干部能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在農村,時常會發生群眾因硬化道路、土地的矛盾糾紛,面對群眾情緒激動、激烈反抗,甚至胡攪蠻纏的復雜情況,既不能退縮,也不能順從。而是需要我們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啃“硬骨頭”,去涉險灘。要有創新精神和進取意識,不斷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去推動工作取得突破;還要有敢于負責的勇氣,去應對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已解決問題為中心,尋求幫助,及時改正。
清正廉潔,樹立鄉村振興的“清風正氣”。“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潔,是干部的底線要求,也是農村干部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基石。在群眾眼中,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農村干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高尚品德,做到公私分明、廉潔奉公。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認識到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就是在幫助基層干部“緊緊弦”、“正正身”。我們要時刻警醒,堅決抵制各種誘惑,不被私利所左右。“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一開始就要筑牢“籬笆”,遵守規章制度,不給任何利誘可趁之機。只有自身清正廉潔,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樹立良好的形象,更好地推進農村工作。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每一位干部都應當牢記使命,以政治過硬為基,以敢于擔當為責,以清正廉潔為本,不斷砥礪前行,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為鄉村發展帶來新氣象,為鄉村振興譜寫新篇章!
(重慶市涪陵區新妙鎮 陳柳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