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自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擘畫宏偉藍圖以來,我們基層干部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正以“起承轉合”的精妙布局,穩步邁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廣闊天地,每一筆都飽含著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堅決踐行。在這場改革的壯麗征程中,“起”是號角,吹響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集結令;“承”則是動力源泉,聚焦于產業發展的蓬勃脈動;“轉”向民生服務,這是改革發展的最終歸宿;“合”力匯聚于黨的領導的堅強保障,這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譜寫新篇章的必由之路。
“起”于“營商環境”,勾勒“助企紓困、鼎力相助”的服務之姿,書寫“攜手并肩共向前”的“初心篇”。“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是生產力、競爭力,是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關鍵因素。正如在中國大地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政府不僅是企業的“服務員”,更是并肩作戰的“合伙人”。廣大黨員干部要及時轉換干部身份,以上門走訪、座談交流、跟蹤幫扶等方式,當好企業發展“店小二”“辦事員”,變身為企業的“急郎中”“娘家人”,以商會、協會等為媒介載體,推進“請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招商引資活動,擴大“以商招商”效應。
“承”于“產業發展”,描繪“知常明變、破舊立新”的進取之姿,書寫“滿眼生機轉化鈞”的“創新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深刻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穩固承接傳統產業基石,更要勇敢擁抱新興產業浪潮。勇立潮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排頭兵,深刻理解并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聚焦關鍵技術攻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讓“中國創造”閃耀世界舞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等前沿領域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化、多元化、高端化的產業體系。同時,要注重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形成協同高效、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
“轉”于“民生服務”,暈染“躬身向下、傾力為民”的惠民之姿,書寫“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需求為工作切入點,發揮好來自人民、根植人民的天然優勢,深入網格,重點關注社會矛盾、民生改善、平安建設、教育醫療等群眾有感的“關鍵小事”,真正做到“履職在當地、服務在當地、作用發揮在當地”。有的放矢推出改革舉措,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真正推動改革解決問題、見到實效。
“合”于“黨的領導”,臨摹“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奮進之姿,書寫“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強國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刻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黨是領導一切的。”百姓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旗飄揚;作風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黨紀亮劍。神州大地上,共產黨人正以“自身硬”的涵養,以“自身嚴”的擔當,以“自身強”的斗志,向世人展示中國奇跡的“制勝密碼”。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之中,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匯聚起“眾志成城、共筑夢想”的磅礴力量,以“合”為魂,描繪出一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改革畫卷,共同譜寫“矢志不渝跟黨走,強國路上勇擔當”的改革新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