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他有什么功績?
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唐代宗李豫即位稱帝。身為亂世之君,李豫顯然是合格的。李豫登基時,安史之亂并未被完全平定,尚有余孽在各地負隅頑抗的對抗著唐軍。但此時,作為從戰火中走來,并擁有顯赫戰功的皇帝,李豫深知他需要做并不是掃平余孽,而是穩定內部,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在位17年,唐宣宗被人們稱為“小太宗”,而不是唐代宗,如果說唐代宗堪比李世民的話,那么他完全有可能扭轉唐朝的局勢,徹底解決唐朝的藩鎮問題,再一次將唐朝帶向富強,兢兢業業平叛理政,沒有從根本上剪出宦官弄權的毒瘤。唐代宗精通用兵之道,是安史之亂后唯一有實戰經驗的唐朝皇帝,李世民開創的唐朝到安史之亂也就130多年,而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亂,卻讓唐朝繼續存在了140多年唐代宗李豫15歲時,就被封為廣平王。安祿山叛亂后,李豫跟隨唐肅宗在靈武招集部隊,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都隸屬元帥府。綜合來看,盡管李豫與李世民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在能影響力及對國家的貢獻上,李世民無疑更為卓越。李豫在位期間,面對復雜的政治環境與軍事挑戰,努力穩定了國家,展現出了一位皇帝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然而,相較于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李豫的貢獻則顯得更為低調,少為人知。
元陵李豫簡介
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肅宗長子,母吳皇后。初封廣平王,名為俶。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37歲,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號廣德、永泰、大歷。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6-779年),漢族,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肅宗被李輔國驚死后,他繼位。在位十八年(762~,病死,終年53歲,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30里的檀山)。唐代宗李豫,原被封為廣平王。后進封為楚王。姓名李豫廟號代宗諡號睿文孝武皇帝陵墓元陵政權唐朝在世726年-779年在位762年-779年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俶。唐肅宗長子,肅宗被李輔國驚死后,他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53歲,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30里的檀山)。元陵,是唐代宗李豫的陵寢,他是肅宗李亨的長子。在“安史之亂”動蕩時期,李豫跟隨父親親歷戰事,于至德二年(757年)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率領20萬邊軍與郭子儀一同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同年,他被徙封為成王,并在四月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豫。然而,李豫的繼位之路并不平坦。
唐代宗李豫的父親是誰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唐肅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李浚、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756年至762年在位。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宰相),父親楊知慶以祖蔭為官。值得一提者,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若從武則天的母親這里算起來,楊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輩,這種不同班輩之間的婚姻關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景云元年八月與楊氏成婚前幾天,李隆基剛被冊立為太子。唐肅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李浚、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寶應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張皇后想廢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輔國、程元振出兵保護太子李豫,逮捕張皇后、李系等人。唐代宗李豫簡介唐代宗李豫生活于唐朝時期,父親是唐肅宗,出生于公元726年,于762年登基為皇,稱唐代宗,在位時間達17年,于779年去世,享年53歲。唐肅宗是唐朝的第8個皇帝(武則天和殤帝不算在內)。唐代宗畫像李豫是唐肅宗的長子,出生在東都上陽宮,15歲的時候被封王,稱為廣平王。
唐代宗合葬的皇后是誰
唐代宗李豫(即廣平王王李俶)是與睿真皇后沈氏衣冠冢合葬于元陵,貞懿皇后獨孤氏,葬于莊陵之園。安史之亂平息后,李豫繼位,四處尋找沈氏,這一找就是十余年,但沈氏一直沒有下落。《大唐榮耀》李俶死后與沈氏衣冠冢合葬。唐代宗李豫(即廣平王王李俶)是與睿真皇后沈氏衣冠冢合葬于元陵,貞懿皇后獨孤氏,葬于莊陵之園。安史之亂平息后,李豫繼四處尋找沈氏,這一找就是十余年,但沈氏一直沒有下落。唐代宗合葬的皇后是皇后沈氏,她的陵墓是個衣冠冢,因為她早前在戰亂時失蹤了,唐代宗派人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唐代宗李豫是唐肅宗的長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孫子。沈氏在唐代宗年少時成為了他的妾室,她出生于名門貴族,后來被皇帝賜給了廣平王李豫。與唐代宗李豫合葬的皇后是皇后沈氏,葬在元陵,不過皇后沈氏的陵墓是個衣冠冢,因為皇后沈氏早就在戰亂的時候失蹤了,雖然四處尋找,但是讓久不見蹤影。與唐代宗合葬的皇后是睿真皇后,只是因為安史之亂導致睿真皇后失蹤,所以睿真皇后是以衣冠入葬,神位主祔代宗廟。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為什么會被吐蕃打下長安?
新帝繼位朝局不穩當時唐朝局勢非常的混亂,唐代宗李豫剛剛繼承帝位,對于朝政還沒有徹底的掌控,正是看準了這個時機吐蕃才會出兵攻打長安城,李豫也在匆忙之中棄城逃走。所以,唐代宗李豫重蹈他祖父唐玄宗的覆轍,很大責任在于唐代宗本人,在安史之亂后,他沒有對吐蕃采取有效防范,反而重用宦官程元振等人,對功臣宿將采取打壓和抑制的政策,使得長安陷入了危急。要不是郭子儀的挺身而出,長安很可能永遠地被吐蕃所占據。平定安史之亂以后,唐代宗就解除了郭子儀等人的兵權,所以根本就沒人來防衛長安城。吐蕃大軍兵發長安的時候,唐代宗李俶不得不選擇逃到陜州。大量唐朝貴族也都離開了長安城,他們真的是怕了兵禍,有些人南下到了荊楚之地,有些人則藏匿于深山之中。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國力虛弱。由于討伐北方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走調離。吐蕃乘虛深入內地,大舉攻唐,占領了陜西鳳翔以西、鄰州以北的10幾個州。763年十月,又占領了奉天(今陜西乾縣),很快打到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陜州避難。于是,吐蕃兵占領了長安。
揭秘:唐代宗李豫真的能跟唐太宗李世民比較嗎?
如果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的話,李豫確實相差了很多。單從軍功來看,李世民絕對比李豫更能打,李豫的軍功,主要建立在他那幾個得力部下身上。李世民則是自己就很能打,而且是比同時代所有將領都能打。從任用人才方面來看,李世民更是比李豫強了太多。李世民在位時期,朝堂上基本沒有什么特別有名的佞臣。李豫的確想要成為李世民那樣的帝王,他想要中興唐朝。所以李豫十分懂得禮賢下士,周圍聚集了一大片能臣。李豫對郭子儀這樣的人,也特別懂得尊重,著名的醉打金枝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李豫這個人只有形式上的禮賢下士,卻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新唐書》評價唐代宗李豫為“蓋亦中材之主也”,《舊唐書》評價“古賢君,不及之”。也有人說唐代宗李豫是與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的皇帝。其實,唐代宗李豫之所以能與李世民相媲美,主要在于李豫為唐朝的延續作出了貢獻,人生軌跡也與李世民相似。而相對來說,唐代宗李豫就被有些后世歷史學家譽為“古之賢君,未能及此”,當然從這些角度看,他確實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唐代宗李豫和有人說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他有什么功績?的各個方面,并給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和技巧。感謝您的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