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的詩句有哪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譯文: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于努力有了結果的詩句
努力付出終有回報的詩句如下: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形容努力堅持終有收獲的詩句如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出自唐代韓愈的《增廣賢文》,寓意著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而耐心和努力則是駛向知識海洋彼岸的船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出自戰國末期荀子的《勸學篇仿慶》,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唐)上堂開示頌釋義:梅花要不是經受住一次次風霜摧折之苦,哪會有素馨沁人的花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勤奮篇釋義: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讀書破萬卷的下一句是什么
讀書破萬卷下一句:下筆如有神。原句注釋:讀書讀得多了,腦子里積累的東西也就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如神來之筆。原文:《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代杜甫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破萬卷”下一句“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讀書破萬卷下一句是下筆如有神,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這首詩出自于唐朝杜甫所著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全文片段為:“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破萬卷的下一句是:下筆如有神。原文: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有關于讀書不苦的詩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黒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黒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原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書院》宋·劉過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感謝您抽出時間讀完本文。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網站,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