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考研一戰、二戰和三戰的那些事?
考研一戰、二戰和三戰分別指的是考生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參加考研的經歷。考研一戰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是最具挑戰性和壓力的一次。這是他們首次嘗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往往面臨著對未知領域的恐懼和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三戰虧本買賣說起三戰,不由得覺得這條考研路走的太不容易了。別人用一年做成的事,自己做三年,結果依然是未知。虧了時間,虧了青春,當然考研也需要生活,也需要購買資料,生活費,資料費,這些成本算下來,三戰真的是虧本買賣。如果三戰不成功,想繼續考,那么四戰也就是同樣的道理。考研一戰是指第一次參加考研(應屆畢業生直接考研),二戰是指第二次參加考研(第一年沒考上,來年繼續考的)。之所以用一戰、二戰來形容,即表示考研過程的艱辛,難度大,也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自己的決心。相應的還有三戰、四戰之類的。畢業后直接選擇了就業,并沒有考研,雖然是往屆生,卻是第一次考研。畢業時直接選擇了考研,并沒有考上,于是就成了往屆生,也就是我們說的“二戰”考生。已經第三次、四次……考研,也就我們說的“三戰”考生。
一戰和二戰死了多少人?
一戰和二戰都是殘酷的戰爭,它們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一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參戰國家有德國、奧地俄羅斯、法國、英國、意大美國等,參戰雙方共有20多個國家,共有5億人參戰,死亡人數達到8億。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情況:全世界一共約7000萬人死亡,全世界一共約3億人受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于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征征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一戰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三十多個國家陷入戰爭,主要的戰爭地區在歐洲(三國同盟為主VS三國協約為主);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多萬人受傷。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范圍幾乎包括全世界,涉及到有61個國家和地區;傷亡9000多萬人,造成5萬億多美元的經濟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余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為什么說一戰要比二戰更加慘烈?
表面上看,二戰比一戰更慘烈,因為二戰死亡人數是9000萬,是一戰死亡人數的九倍還多。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第一是因為二戰時各種新式武器問世,或者一戰原有的武器得到進一步改進,殺傷性能進一步提高。從更大的“慘烈”意義上說,如果說自19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列強并起,那么一戰之后,這種局面可謂是徹底改變。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走向解體的陰影之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也不復存在。英法作為所謂的“戰勝國”,所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昂貴。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走向衰退,法國陷入了長時間的恢復期。說一戰要比二戰更加慘烈是因為成群結隊的士兵被屠殺是一戰的常態。第一次世界大戰慘烈的證明,首先就是傷亡數字,戰爭打了四年,同盟國方面陣亡了3382500人,協約國方面陣亡了5497600人,平民死亡了6439000人,相比于二戰的5500-6000萬人死亡,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不夠多。因此,從傷亡人數、戰爭范圍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等方面來看,二戰的慘烈程度遠超一戰。二戰的戰爭持續時間更長。二戰持續了數年之久,期間的經濟、社會和心理壓力都極大。長時間的戰爭導致了資源的極度匱乏,人們長期處于恐懼和不安之中。
感謝您選擇閱讀本文。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幫助,請隨時聯系我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