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中的‘靖康恥’指的是?‘胡虜’和‘匈奴’指的是?這首詞表達了
岳飛詞中以“胡虜”和“匈奴”代指當時侵略我國北方邊境的金國(女真族),以上兩詞均略有貶義。這首詞表達抗金的偉大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深沉慨嘆。風格悲壯,意氣豪邁。沒有,很遺憾。靖康之變抗金名將岳飛留下了氣壯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里的“靖康恥”,指的就是靖康之難。宋徽宗時期,也就是12世紀初,北宋王朝日趨衰落。東北女真族卻日益強大。女真完顏部的阿骨打作酋長時,兵強馬壯。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國。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恥”四句突出全詞中心,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的感慨。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等。雙調九十三字。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當時被金兵占領。一說是位于邯鄲市磁縣境內的賀蘭山。
靖康之難是?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宣和七年1125年冬,滅遼后的金朝大舉進攻宋朝。四十四歲宋徽宗退位,二十六歲的長子趙桓繼位,后廟號欽宗。滿江紅中靖康恥指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靖康之恥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于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變、靖康之禍,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因發生于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而得名。1127年1月9日“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
靖康之難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于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別名: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變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于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之變是指靖康年間金朝滅亡北宋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發生于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靖康之恥又稱作靖康之難,發生在公元1126年,時間長達一年之久。金庸小說里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郭靖,一個是楊康,他們的名字就是為了銘記靖康之恥的。在1126年四月份的時候,金軍率軍攻打北宋王朝,烏泱泱的一片人,向當時的北宋王朝的國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進軍。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
在本文中,我們為您提供了靖康恥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以及滿江紅中的‘靖康恥’指的是?‘胡虜’和‘匈奴’指的是?這首詞表達了方面的詳細知識,并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果你需要更多幫助,請聯系我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