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理解: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而對于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企業因為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的差異,在未來期間可能減少所得稅支付的金額;而遞延所得稅負債則是企業未來期間可能增加的所得稅支付金額。當企業的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存在時間性差異時,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根據稅法規定,應該支付的稅款,但尚未支付的部分,它們反映了企業在報告期內所產生的稅收風險。本文通過分析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定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理解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意味著企業未來可以利用這部分資產來減少其稅務負擔。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則相反,它是指企業在會計利潤和稅務利潤之間存在差異時,根據稅法規定,未來需要用來增加稅務支出的負債。這種差異同樣通常是由于會計準則和稅法的不同導致的。
如何理解: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因為伴隨子公司生產經營的不斷發展,股權備查簿中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存在差異的資產或負債項目,因持續計算而形成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導致暫時性差異也會不斷發生改變。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遞延到以后繳納的稅款,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首先明確合并報表中不認可內部債權,自然不存在相關的壞賬準備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因此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將上年個別報表中計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繼續抵銷,調整其對年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因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是合并會計報表調整甲公司銷售利潤產生的所得稅(2000-*25%=100。要明確合并報表中不認可內部損益,以及不存在相關的壞賬準備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因此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將上年個別報表中計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繼續抵銷,調整其對年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
求該題固定資產遞延所得稅各年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A設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等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貸:累計折舊期末將“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轉入“管理費用”科目。首先我們為了簡化,不考慮固定資產折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如果說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且差額為10萬,那么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應為5萬。假如某一年該固定資產出售,那么這5萬會影響當期的“應交所得稅”,如當年所得稅費用為20萬,那么應交所得稅為5萬。首先明確,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財務會計與稅法對同一經濟事項的處理方法不同而存在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什么科目后邊?初學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什么科目后邊?初學”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長期待攤費用”專案之后,屬于非流動資產。遞延所得稅資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遞延所得稅資產屬于資產類科目中的非流動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在其他非流動資產之前。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用來核算企業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在資產負債表里填列方法:根據總賬科目余額直接填列。資產負債表大部分項目的填列都是根據有關總賬賬戶的余額直接填列,如“應收票據”項目,根據“應收票據”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項目,根據“短期借款”總賬科目的期末余額直接填列。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于本科目余額的,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于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感謝您閱讀本文!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訂閱我們的郵件列表,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