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謠·天賞析
在《蒼梧謠》中,主人公因月光無法入睡,他向天哀嘆:“天!休使圓蟾照客眠”,表達了對離別之苦的深深無奈。月光如水,即使照在千里之外,也如曹丕《燕歌行》中的“明月皎皎照我床,牽牛織女遙相望”,令人難以入眠。這圓月之夜本是團圓之時,卻成了詞人心中無法填補的遺憾。這首小詞通過對圓月觀感,抒發出沉摯的思念之情。寥寥十六個字,然而曲折有致。這種“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的高妙描寫手法,真可謂“以少勝多”了。漢樂府里有《上邪》一曲,意思就是“天哪!”這首小詞也采用這種詠嘆手法,且全用口語述之,富有民謠色彩。蒼梧謠蔡伸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蔡伸,南北宋之交時人。這首詞表現旅居外地,因為思念親人而失眠的煩惱。作者不說自己心情煩亂,卻把責任f刁罪于月光的照射于是高喊:天啊!不要讓圓月照著我這客居的人睡眠吧。公歸去,何日是來時。——宋代·張孝祥《蒼梧謠(餞劉恭父)》蒼梧謠(餞劉恭父)歸。十萬人家兒樣啼。公歸去,何日是來時。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
蒼梧謠 有什么詩
又名《十六字令》、《歸梧謠》、《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屬于最短的格律對照詞:蔡伸《蒼梧謠·天》平(韻)。天!中仄平平仄仄平(韻)。休使圓蟾照客眠。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人何在?桂影自嬋娟。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慣會助人哀樂。你高興時,它便灑下皎潔的柔輝,為你湊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你憂傷時,那月色也頓時變得冷幽幽的,照得人倍感凄清,令人難耐,——“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已詞)。作者:顧太清詩名:蒼梧謠正月三日自題墨牡丹扇朝代:清全文:儂。淡掃花枝待好風。瑤臺種,不作可憐紅。——宋代·張孝祥《蒼梧謠/歸字謠》蒼梧謠/歸字謠歸。獵獵薰風飐繡旗。攔教住,重舉送行杯。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毛澤東手書《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1935年十六字令,亦名蒼梧謠,整首詞僅十六字,是現存唐宋詞中極少以字數命名的詞牌。還有一首《念奴嬌》,原名《百字令》。編輯本段原注民謠:逗上有骷髏山,下有八面山,離天三尺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
蒼梧謠講的是什么故事
《蒼梧謠》講述了作品主人公文鰩魚身為獸族被神族撲殺、圍獵,為改變命運,第一世的踏上了尋覓改變身體的九顆靈珠的旅途,卻終被天庭神魂分離,身壓九層塔下,魂封蒼梧劍內,封印數十萬年,徹底黑化,與劍同心同體,衍生出劍魔。神劍墜入神劍山莊,女主伺機以新生兒轉生為人。蒼梧謠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愛情與犧牲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的一個神秘國度,主人公是國王的女兒——美麗的公主蒼梧。公主蒼梧在宮廷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她的內心卻常常感到孤獨。直到有一天,一個英俊的王子出現在她的生活中,他們相愛了。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初相逢就是這寒意不退的初春,柳色青青,花蕾初開女孩子羞澀地和他說話,柔軟的聲音讓他有些慌亂。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那個相逢一笑的青暈竟成為他一生命運的底色。我極力想象姜夔來到合肥時的景象和他本來的心情。當時南宋和金國商議好的以淮河為分界線,合肥處于前線成了邊城。
本文旨在向您提供蒼梧謠和蒼梧謠·天賞析方面的實用知識。如果你需要更多幫助,請隨時聯系我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