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氣象局簡介
中山市氣象局于2002年6月5日根據編委中機編36號文進行機構改革,設立辦公室、業務科、行政執法辦公室等科室,并擁有中山市氣象臺、中山市氣象服務中心、中山市防雷中心等三個直屬事業單位。起步階段,中山氣象局條件較為簡陋,技術手段有限,服務內容單中山市氣象局的前身是廣東省沙蓢農業氣候站,籌建于1954年1月,同年7月1日正式開始觀測記錄,屬國家一般站,隸屬廣東省氣象局領導。站址位于中山縣十一區沙蓢鄉粵中行署農場內(今西區沙蓢廣豐圍)。1959年4月15日,搬遷至石岐長州老師圍,即今西區升華路6號。中山市氣象局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和業務建設,包括氣象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并對區域內氣象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在氣象數據管理方面,該局負責組織匯總并傳輸探測資料,同時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第一個市民開放項目設在位于山頂天文館。該天文館是我市首個由政府機構建設的天文館,內建有天文圓頂和一個可普級別的天文望遠鏡的設備。“屆時市民可申請利用該望遠鏡觀測星體。”據氣象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中山市氣象局的機構沿革
中山市氣象局的創建可以追溯到1954年1月,當時名為廣東省沙蓢農業氣候站,同年7月1日開始正式觀測記錄。該站最初是國家一般站,直屬于廣東省氣象局,位于中山縣十一區沙蓢鄉粵中行署農場內(現今西區沙蓢廣豐圍)。1959年4月15日,該站遷移至石岐長州老師圍,即現在的西區譽簡差升華路6號。中國氣象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12月成立的中央軍事委員會氣象局,這是其歷史發展的起點。1994年,中國氣象局經歷了重要轉變,從直屬機構變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承擔起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責,從而在氣象領域確立了核心的管理角色。中國氣象歷史的早期發展與殖民時期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氣象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其前身中央軍事委員會氣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標志著其早期階段的開端。1994年,經過國務院的調整,中國氣象局從直屬機構轉變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從此肩負起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責,負責組織和管理全國的氣象工作。這一轉變強化了其在氣象事業中的核心地位。
中山市氣象局主要職責
服務熱線:400-885-3078北京九州鵬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自主研發、組裝生定制集成、服務運維于一體的新型科技公司。產品包括粉塵檢測設備、本安/礦用防爆測塵設備、煙塵檢測設備、CEMS系統、氣溶膠發生器等,形成了“九州測塵王”和“九州發塵王”兩大品牌系列,并結合環境監測需求,研發出集粉塵、氣象、有毒有害氣噪聲、VOCs等于一體的環境監測系統、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系統、職業衛生實時監測系統,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適用于各種工況環境的監測解決方案及設備運維服務。服務內容也隨之多元化,不僅服務于政府決策和公眾日常預報,還擴展至氣象專業服務和防雷設施相關服務,如設計、施工和檢測等。中山氣象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現有在職干部職工24人,其中80%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包括4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和13名大專生,為氣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中山市氣象部門的管理體制,經歷過多次變動。1958年10月,沙蓢農業氣候站下放給地方,歸中山縣人民委員會(以下簡稱縣人委)領導。1962年8月,收歸省氣象局領導。1969年1月,體制再次下放,歸中山縣革命委員會(簡稱縣革委會)領導。
感謝您抽出時間讀完本文。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網站,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