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谷雜糧,生病治病乃人之常情。很多時候,大家習以為常的便捷購藥,背后往往是系統的調整和配合。對于處方藥,新政增設了流程,相對比之前,可能多了審核時間,看似“不便”,實際上是從長遠考慮。畢竟,面對“醫保套現”“回流藥”,群眾和主管部門都深惡痛絕,設置這倒安全門,恰恰是監管部門給患者的健康筑起防火墻。
飯可以吃好,藥可不能亂吃,這樣慘痛的案例讓人回想就很揪心。2023年7月,海口市場監管局公布一則案例,某藥店一次性出售三百元氫溴酸右美沙芬片給市民,市民后因服用過量送至醫院搶救;2024年3月,海南儋州某藥店未遵守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規定,將處方藥氫溴酸右美沙芬片銷售給未成年人,造成未成年人服用后出現藥物中毒癥狀并住院治療;同年6月,黑龍江安達市青肯泡鄉14歲初中生在課堂上吞下30片處方藥卡馬西平后,突然意識不清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ICU搶救……這些悲劇背后,暴露出無處方購藥的巨大風險。
2018年出臺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就明文規定,網絡看病必須開電子處方。2022年《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處方藥“先方后藥”原則。如今政策加碼,本質是堵住少數藥店“先購后補”“無方售藥”的漏洞,將“安全用藥”的底線從紙面落到現實。
藥品從來都是把“雙刃劍”。同樣是退燒藥,成人劑量能要了孩子的命;同是降壓藥,張三吃了穩如泰山,李四服下卻可能頭暈目眩。沒有醫生把脈問診,光憑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抓藥,就像蒙著眼睛開處方,危險系數堪比高空走鋼絲。現在推行的“醫師審核-藥師復核”雙保險,就好比給咱們請了兩位健康管家,把用藥風險降到最低。
事到自身方能感受新政之必要。換位思考,生病時本來就很虛弱,是屬于需要關心和保護的對象,如果隨意購藥,病沒治好又帶新傷,實在是劃不來,比起多等的一點時間,孰輕孰重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賬。監管部門是群眾安全的守護人,面對群眾暫時的不理解,他們也必須鉚足勁兒做好服務,不為別的,為的就是讓每個家庭的藥箱都裝滿安心。
當然,新政策落地總有磨合期,但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千金難換。當您下次站在藥店柜臺前,請對工作人員多份理解,他們嚴守的每道程序,都是在為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站崗放哨。畢竟,守護醫保基金的安全,歸根結底是為了守護咱們每個人最珍貴的健康權利。
稿源:荊楚網
作者:鄭越方(湖北襄陽)
責編:陳頔【責任編輯:伍佳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