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降準、降息落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迎來創新與降息。
5月7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釋放了貨幣政策進一步走向寬松的重要政策信號。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創設并加力實施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既有量的增加,也有價的優惠,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從目前的1.75%降至1.5%;并將給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從目前的2.25%降至2%。
央行此次再貸款工具量價結合,力度大,支持面廣,使用也更為便利,發揮好了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有關專家表示,當前經濟循環仍然存在堵點,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未來貨幣政策需要更多采用結構性工具,支持擴內需,挖掘新動能,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降息
央行首次全面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利率。此次是央行首次全方面下調各項結構性政策工具利率,既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等長期性工具,也包括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階段性工具。
專家表示,結構性降息也是降息,有利于強化對商業銀行的政策激勵作用。
央行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5.9萬億元,是央行重要的基礎貨幣投放渠道。此次降低利率0.25個百分點,有利于強化對商業銀行的政策激勵,進一步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商業銀行的牽引帶動作用,激勵商業銀行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
“截至4月末,存續工具9項,聚焦于國民經濟重點領域、重大戰略和薄弱環節,存量余額約5.9萬億元,占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13%,處于合理水平。”潘功勝稱。
傳統意義上,貨幣政策主要是總量工具,但中國經濟運行中,很多矛盾和挑戰是結構性的,結構調不好,總量調控也很難有效發揮作用。
潘功勝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助于推動解決一些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這些年來,人民銀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按照“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原則,形成了總量政策工具為主,結構性政策工具為補充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快速落地
當日,央行正式宣布推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已明確要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近日,央行宣布正式推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服務消費和養老產業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市場權威專家表示,新政策工具將激發服務消費和養老市場活力。一方面,可進一步激發國內服務消費潛力,促進擴大服務消費供給、提振服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支持養老產業發展,也有利于完善養老保障,在更長期限中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新政策工具是對前期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的擴容和升級。
早在2022年4月,人民銀行設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額度400億元,先期以試點方式開展,后拓展至全國。新政策工具額度更大,支持領域更廣,利率更低,在全國范圍內均適用,是對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的擴容升級,體現了貨幣政策對消費、養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此外,央行還宣布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增加后總額度8000億元,并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戶的額度和支持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貸款的額度打通使用。
專家表示,增加再貸款額度,有利于支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快相關領域貸款投放,持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也增加3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是人民銀行支持普惠金融領域的長期工具,今年年初,人民銀行將支農和支小再貸款兩個工具合并管理,并改革了管理方式,更高效地激勵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是改革后首次增加額度,有望進一步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對普惠金融領域的支持力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