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群懷揣夢想、充滿朝氣、飽含熱情的耕耘者,帶著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扎根在田間地頭、忙碌于果園枝頭、拼搏于電商浪潮,用汗水和智慧,用拼勁與干勁,書寫著威海現代農業的新篇章。他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是科技興農的踐行者,更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者。
為此,威海市農業農村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耕耘答卷:農產品牌人物志》欄目,我們將走進農產品品牌人物的世界,挖掘他們背后的奮進故事,記錄他們的艱辛與喜悅,也見證他們為鄉村帶來的新變化。第二期節目,我們采訪的是——山東參鄉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琳。
大眾網記者 蔡君君 孫順科 威海報道
像往常一樣,王文水又開車上了雙頂山參源館旁,照料林下參的空閑之余,搞起了山腰的綠化。看到小女兒王琳來了,王文水趕忙下了車,“琳吶,你來看看我這個林下參的長勢……”
說著,父女倆就蹲下來在土里摳了棵3年生的西洋參,仔細研究著紋路、芽孢,分享著喜悅。
20世紀80年代,王文水與岳父王繼振用8粒西洋參種子,突破了西洋參種植技術,創造了西洋參本土化、規模化種植的歷史,也帶領父老鄉親走上脫貧攻堅、共同富裕之路。

出生于1988年的王琳,從小目之所及便是西洋參,長大些后,就跟著姥爺、爸爸在參地里拔草、摘種子,“可以說,我的周末都是在參地里度過的。”不知不覺中,西洋參的種子就在王琳的心里發了芽。
姥爺對各種西洋參研究得細致入微、爸爸媽媽為改良大田西洋參種植土壤質量做的努力、姥爺和爸爸對參農的無保留教學……樁樁件件都被王琳記得清清楚楚,這股子闖勁和韌勁也記得清清楚楚。
“西洋參是刻在我骨子里的寶貝。”2012年,王琳大學畢業,一心想回家參與西洋參產業發展,卻沒成想遭到了王文水的強烈反對。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王文水,深知種參太累太苦了,實在舍不得女兒再回到土地上。
父女倆有過推心置腹的談心,有過臉紅脖子粗的爭吵,王琳還是沒拗得過爸爸,做了博物館的講解員。“西洋參里有姥爺的半生,有爸爸的大半生,沒有第三代的傳承,這份延續了40年的事業就要終止了。”王琳說。
盡管沒被允許回到鎮上參與西洋參的發展,王琳也沒閑著。2013年底,王琳開了網店銷售西洋參,王文水卻對線上銷售并不看好。
直到2014年10月,王琳的媽媽被診斷為肺癌晚期。王文水一夜白頭,照顧妻子,兼顧西洋參種植加工,力不從心。王琳當即辭掉工作,與愛人迅速“接班”,擔起初加工的重任。清洗、烘干、打包、裝箱、入庫、銷售,一個環節也不敢掉以輕心,不僅為了繼振參業基地,更為了威海御龍旗西洋參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和樸實的參農們。
“參農們把參送來,等著數錢就行,我們去跟收購方討價還價,能讓大家伙多賺點錢,真是磨破了嘴皮子。”王琳笑著回憶道,秋收的2個多月,每天和愛人5點半起床,忙到凌晨才能睡覺,除了工作必要對話,嗓子發不出聲音的夫妻倆幾乎“相顧無言”。
也是在這時候,王琳一直悉心經營的網店有了明顯的起色。消費者對文登西洋參的認可,讓王琳的網店爆了單,西洋參的線上銷量直線上升,回頭客率達到60%。
一手管初加工,一手管線上銷售,帶著對西洋參的深厚情誼,王琳一步步走得很是扎實。但充滿熱情的王琳,對西洋參產業發展的抱負遠不止此。
2019年,由于設備更新和擴大生產需要,繼振參業決定建設新廠房。彼時已到了花甲之年的王文水還是天天不落地往工地跑,他對王琳說:“我幫你們把廠房蓋起來,往后你們就放手大膽干!”
2021年底,繼振參業通過西洋參“藥食同源”試點審核,王琳果斷將西洋參精深加工的方向定位由中藥飲片轉為食品。盡管沒有經驗可循,但在農業部門的幫助下,繼振參業與西北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在新產品研發上下功夫。“我們還搭建了自己的實驗室,邀請食品學教授、中醫中藥領域的專家人才,為西洋參‘量身’定制配方。”王琳介紹說。

西洋參固體飲料、西洋參蜂蜜、西洋參蜜片、西洋參口服液等精深加工產品推出后,不僅讓企業的銷售額飄高,也讓文登西洋參的名頭更響了。
在市、區農業部門的組織下,繼振參業不斷在各類展會“拋頭露面”,王琳表示,這對西洋參的銷售很有幫助。
現如今,繼振參業種植基地達2000畝,基地最遠設在遼寧大連,還服務著威海御龍旗西洋參專業合作社的5000畝參田。從事西洋參產業已經超過10年,王琳還是習慣每天跟王文水念叨西洋參的事情。
看著女兒的成長,王文水很驕傲:“我們的接班人能接下來,我特別高興,也放心。希望他們繼續在西洋參‘藥食同源’上下功夫,做好精細加工,帶領著社員們提高效益。”
牢記著爸爸的叮囑,王琳發展思路清晰,2025年,繼振參業將新推出西洋參黑參、參片等產品,讓文登西洋參以更多終端產品的形式走遍全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