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青城論道 低碳能源共生發展”大會在四川成都開幕。本次大會由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四川數智化綠色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承辦。來自政府機構、科研院所、新型能源企業等300余位代表圍繞新型能源體系構建路徑、儲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四川是全國清潔能源大省,水電裝機總量達到1億千瓦,全國排名第一。作為西電東送的起點和供給來源,四川每年向沿海地區輸送600億度優質電力。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咨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秘書長唐利民在致辭中表示,“青城論道”從儲能產業為切入口,在“風光儲氫充”領域搭建新平臺,推動低碳新能源再上新賽道。通過交流,為投資者找到新目標,為科技成果找到新應用,為儲能產業找到使用場景,為縣域經濟載體找到新動能,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咨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秘書長唐利民致辭
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黨委書記凌國維表示,儲能技術作為新興產業,既是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支撐,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力量。平臺現已匯聚以四名院士領銜、20余名國家級領軍人才和40余名國家級青年人才為核心的跨學科師資團隊,全面覆蓋電化學儲能、氫能、儲能系統應用以及智庫咨詢等儲能技術全鏈條,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體系。

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黨委書記凌國維致辭
四川省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經濟合作處處長田京晏表示,新能源行業從前幾年的蓬勃發展,經過兩到三年藍海目前已經變成紅海,從開始的很多企業賺錢不辛苦到慢慢的企業賺辛苦錢,再到現在可以說辛苦也不賺錢。在當前行業處于困苦的時候,我們停下來思考,共謀出路、修煉內功是應對變化最重要的策略。他強調,提供更便宜的能源解決方案是新能源行業發展最重要的要素。

四川省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經濟合作處處長田京晏致辭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云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中自科技秉承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發展理念,一是在儲能與“儲能 ”多能互補等新領域,以核心技術為依托,以提高系統性能、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為目標,持續開展儲能及儲能 產品的技術創新,打造“中自科技儲能、儲能 ”品牌,除了為海內外的客戶提供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獨立儲能產品外,還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儲能、儲能 整體解決方案和安全可靠的運維服務,為工廠、園區提供綠色低碳解決方案,為高耗能企業降本增效,為社會減污降碳。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云致辭
四川省清潔能源產業聯盟秘書長楊揚指出,為鼓勵用戶側新型儲能項目的落地建設,四川出臺很多優惠政策。預計2025年年底裝機將會達到2GW的規模。未來四川省儲能、虛擬電場、智能微電網、車網互動等新型經營主體將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儲能成本的輸套機制也將進一步完善。

四川省清潔能源產業聯盟秘書長楊揚致辭
在主題演講環節,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玉清在做《關于“十五五”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主題演講時表示,在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環境約束偏緊的背景下,中國計劃用10年的時間實現碳達峰,再經過30年時間實現“碳中和”,全球用時間最短、任務非常艱巨,將會面臨諸多挑戰。
他強調,“十五五”期間,要推動新能源產業邁上新臺階,需要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夯實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二是要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三是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能源效率;四是堅持需求導向攻克關鍵技術;五是加快建設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六是提升能源產業的數智化水平;七是推動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八是因地制宜推動鄉村能源革命;九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走深走實;十是持續深化行業改革并加強能源行業監管。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王志軒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加強重點領域和行業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管理制度,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他強調,在碳達峰后要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標評價考核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各地區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碳排放管控要求,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推行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推動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在本次大會簽約環節,能源企業與頂尖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也實現了重要突破。為深化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天津大學戰略合作協議,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中國工程院王成山院士團隊正式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就智能電網及虛擬電廠領域核心技術轉化達成深度合作。

簽約儀式后,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也行了主題演講,他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不僅僅是科學問題,也不僅僅是道德問題,已經上升到能源經濟民生的問題,也是國際國內政治博弈的重大焦點。他認為,當前風光儲產業壓力非常巨大,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帶動美歐等國風光儲需求減弱。儲能目前還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風光電投資也陷入不確定性,大國制造業回流,大批企業倒閉,都使得世界碳中和之路注定是曲折、崎嶇、倒退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則強調,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該兼顧下游產業能源成本的國際競爭優勢,因此,新能源產業在成本上面一定要能夠具備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的能力和水平。
在大會的青城論道圓桌對話環節,中國海上風電協會會長、原三峽集團總經理助理蔡紹寬、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云、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四川興欣碳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峰四位能源領域領軍者也就低碳能源產業投資的機遇和挑戰展開思想交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