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破壁機憑借“打破細胞壁,釋放更多營養”的宣傳口號,成為健康養生人士的廚房新寵,在消費升級浪潮與健康飲食理念的推動下,破壁機市場迅速崛起,各大品牌紛紛入局,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它不僅是豆漿機、榨汁機功能的簡單疊加,更被賦予了制作冰沙、醬料、輔食,甚至研磨藥材等多元用途,看似為消費者勾勒出一幅便捷、高效、營養的理想廚房生活畫卷。
然而短短幾年間,這一網紅家電卻熱度驟降,從廚房臺面的“常客”淪為櫥柜深處的“閑置品”,銷量與口碑雙雙滑坡,市場規模也呈現出萎縮態勢。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破壁機在走紅后迅速失速,陷入如今的尷尬境地?
走紅的“破壁”神話
破壁機并非橫空出世的全新發明,其技術原理可追溯至多年前,它通過超高轉速的電機帶動鋒利刀片高速旋轉,瞬間擊破食材細胞壁,理論上能讓食物營養成分更充分釋放,口感更為細膩。
最初,破壁機主要在歐美市場流行,用于制作蔬果昔等健康飲品,隨著國內健康養生風潮興起,約在2014年前后,破壁機被引入中國市場,憑借多功能特性,迅速吸引了消費者目光。
彼時,小家電市場正值品類細分、創新迭代的黃金時期,消費者對廚房電器的需求從基礎實用向功能豐富、品質提升轉變。
破壁機以一臺設備集成多種功能的優勢,完美契合這一消費趨勢,彌補了傳統豆漿機、榨汁機功能單一的短板,節省廚房空間的同時,還能滿足家庭多樣化飲食需求,無論是為老人制作易于消化的米糊、為孩子準備營養輔食,還是給自己調配一杯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汁,破壁機似乎都能輕松勝任。
再加上商家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將破壁機與“健康生活”“營養升級”緊密掛鉤,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購買熱情,短短幾年,破壁機市場零售額規模迅速攀升,逼近百億元,成為家電市場的耀眼新星。
喧囂背后的“破壁”之殤
噪音污染,打破清晨寧靜:噪音過大是破壁機最為人詬病的問題,由于高速運轉的電機和刀片需要強大動力驅動,運行時往往產生刺耳噪音,分貝數可達90以上,堪比裝修時的電鉆聲,許多用戶反映,早上使用破壁機制作早餐,本想開啟活力一天,卻因巨大聲響驚擾家人,甚至引發鄰居投訴。即便部分產品宣稱采用“柔聲靜音”技術,但實際效果與宣傳相差甚遠,消費者滿心期待換來的卻是失望。
容量尷尬,難以滿足全家:破壁機宣傳中的大容量常常誤導消費者,多數產品標注的大容量針對冷飲,一旦制作熱飲,容量便大幅縮水,以常見的1.5L破壁機為例,熱飲實際容量往往僅800ml左右,這對于人口較多家庭,制作豆漿、米糊等早餐時,根本無法滿足每人一大碗需求,常常需要分兩次制作,耗時費力,而對于單身或兩口之家,一次熱飲制作量又過多,造成浪費。
耗時冗長,早餐不再從容:商家宣傳的“快速制作早餐”,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實現,打一杯豆漿,從加熱、破壁到煮沸,全程通常至少需要30分鐘,遠不及早餐店老式豆漿機效率高。上班族早上時間緊張,本想依靠破壁機快速搞定營養早餐,卻發現使用它需要提前半小時起床等待,時間成本過高。
清洗難題,讓人望而卻步:盡管商家紛紛宣稱破壁機具備“一鍵清洗”功能,但實際操作卻并非如此簡單,破壁機刀片底部、縫隙處極易殘留食物渣滓,自動清洗根本無法徹底清除,必須借助刷子手動用力摳刷,過程繁瑣且費力。橡膠圈部位更是藏污納垢,長期不徹底清潔,容易滋生霉菌,危害健康。
口感欠佳,營養存疑:商家宣傳破壁機能讓食物“細膩無渣”,但實際制作出的飲品口感卻不盡人意。例如制作的果蔬汁可能像糊糊,這是因為刀片高速破壁過程中,食材容易氧化,導致口感渾濁;熱飲還容易出現分層現象,放置一會兒便“上清下稠”;一些用戶嘗試用破壁機制作精致料理,如“米其林級南瓜湯”,最終成品口感卻遠不如預期,甚至被調侃“比嬰兒輔食還差”。
市場萎縮,“破壁”困境難解
隨著上述使用體驗問題不斷暴露,消費者對破壁機的熱情迅速冷卻,市場數據清晰反映出這一趨勢,自2018年達到市場規模高點后,破壁機市場便持續萎縮,哪怕在宅經濟火熱、廚房小家電整體市場保持平穩甚至部分品類增長的情況下,2024年破壁機電商全平臺零售額仍同比下降14.4%,僅為31.4億元。曾經被看好的高端市場,也未能如預期般支撐起行業增長。
盡管當前破壁機市場低迷,但并不意味著它已窮途末路,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生活追求的持續深入,以及科技不斷進步,破壁機仍具備一定破局潛力。
一方面,廠商需聚焦用戶痛點,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產品設計應更貼合消費者實際需求。若能成功突破現有困境,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消費者的問題,破壁機或許能重新贏回市場青睞,在廚房家電領域找到屬于自己的穩固位置,從過氣網紅轉變為真正的廚房剛需電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