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將迎來更多的政策支持。
5月15日,工信部舉行“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科技服務業發展總體情況以及推動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舉措等有關情況。
工信部科技司司長魏巍表示,下一步,將圍繞“點、線、面、體”一體推進,“點”上,培育一批科技服務龍頭企業;“線”上,提升全鏈條科技服務能力;“面”上,建設一批科技服務業集聚區;“體”上,構建科技服務業發展生態體系。通過做大做優做強科技服務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更加有力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明確十大重點領域
科技服務業是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圍繞科技創新全鏈條發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通過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咨詢培訓等服務,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科技服務業規模持續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至2023年,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收年均增長12.3%。2024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8萬億元,同比增長11.2%,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提前完成《“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確定的5萬億元目標。
與此同時,服務體系更加完備。2023年,全國科技服務法人單位211.8萬個,形成類型多元、廣泛覆蓋的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建成以3大技術交易所、12個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420家重點技術轉移機構為支撐的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各類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1.6萬家,建成覆蓋全國95%縣級以上地區的孵化服務體系。金融有力賦能產業創新發展,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1.1萬億元。
“總體看,我國科技服務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到了量的快速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并舉的發展階段。”魏巍表示,一方面,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求高質量的科技服務;另一方面,重點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自身有向更高質量升級的需求。同時,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也給科技服務業帶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新機遇。
魏巍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綜合施策,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根據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特點和趨勢,明確十大重點領域,包括研究開發、技術轉移轉化、企業孵化、技術推廣、檢驗檢測認證、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科技咨詢及其他科技服務,做到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
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一項重點改革任務。
技術市場是我國五大要素市場之一,其發展水平影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效果。從今年1到4月份數據看,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22.8萬項,合同成交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但各地技術市場仍存在不互通的問題,舉例來說,我國三大技術交易所——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科交中心的技術交易規則尚未實現統一,將影響到技術的跨區域流動。”工信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呂先志在發布會上說。
呂先志表示,按照三中全會的部署,將加快培育全國一體化的技術市場,通過統一技術市場制度、規則和監管,打破傳統技術市場的區域壁壘和市場準入限制,整合分散的技術資源、平臺和服務,形成一個互聯互通、高效協同的技術交易生態系統,推動創新成果的快速轉化和跨區域、跨領域應用。將做好技術市場規則制定者、平臺搭建者、市場守望者、生態建設者,推動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現代化技術市場。
持續深化產融合作
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是科技服務業的一項重點任務。
工信部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推動金融賦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搭建一個平臺、創新金融產品、完善企業評價。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匯聚了38.1萬家優質企業、3090家金融機構、800余項金融產品。建立科技、產業、金融三方信息共享機制,聯合150多家頭部金融機構,支持早期硬科技項目、先進制造業集群企業等融資5400億元。
魏巍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產融合作,深化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在優質項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數字技術、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對接全國創新資源和金融力量,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此外,在企業融資保障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供多渠道、可持續的資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創新方面,與金融機構加強戰略合作,推動優化金融工具組合,推廣應用“中試險 研發貸”組合模式,增強中試項目方和投資人市場信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