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不少朋友,在使用電腦安裝軟件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把軟件安裝到D盤或者E盤等位置,刻意避開C盤。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習慣,或者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那么我們下面就聊一下,軟件到底能不能安裝到C盤,上述這種習慣是怎么形成的?
先說結論,我認為軟件是完全可以安裝在C盤的,而且使用軟件默認的安裝路徑即可,不需要刻意更改。甚至我認為軟件安裝在C盤,要比安裝到其他盤更便于整理資料。
我們先聊一下,為什么會有將軟件安裝到非C盤位置的習慣,個人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
第一,以往硬盤的容量并不大,C盤的空間有限,安裝軟件太多的話容易造成C盤可用容量不足。在固態硬盤普及之前,大多數用戶使用的是320GB、500GB機械硬盤,往往只給C盤分出60GB-200GB的空間。
除去系統占用外,軟件安裝過多的話,容量很容易捉襟見肘。而在固態硬盤剛剛普及之時,固態硬盤的容量同樣很小,這個問題依舊存在。于是不少人養成習慣,將軟件安裝在其他盤中,節省C盤空間。
第二,錯誤觀念影響,認為軟件占用的空間越大,越會拖累系統運行速度。
導致這種觀念出現的主要有兩個情況,一個是機械硬盤的隨機讀寫能力很差,當C盤的文件碎片過多時,會顯著影響到運行速度,很多人誤以為變卡是容量占用的問題。
另一個是當C盤剩余容量過小時,影響到了虛擬內存等功能的正常運行,導致系統變卡、報錯,不少朋友也將此歸結為軟件占用容量導致的。
第三,以往經常使用破解軟件,免安裝版本占比較高,或者一些工具型軟件,會提供免安裝版本。
為了避免重裝系統時誤刪,就存儲在其他盤中。也有一些需要安裝的軟件,安裝過后的文件夾,復制到新系統上同樣可以正常使用。
于是一些用戶為了方便,便將常用軟件安裝在其他盤中,后續重裝系統后就不用再一一安裝了。
而上述這3種情況,放在現在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隨著大容量固態硬盤的普及,C盤容量焦慮幾乎不存在了,現在不少用戶的電腦C盤容量,不是512GB就是1TB,正常安裝軟件幾乎不太可能將C盤占滿。
而且與機械硬盤不同,固態硬盤的隨機讀寫能力很強,不存在文件碎片的問題,所以很少會因為硬件性能導致系統出現卡頓。
另外,硬件性能越來越強,系統也變得更加穩定,以往可能經常需要重裝系統,才能保持不錯的運行速度,現在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以我個人經歷為例,大學時重裝系統的周期,大約是每1個月就需要重裝一次。當然這個頻率放在當時也是夸張的,但足以說明問題。如今我使用的電腦,至今沒有重裝過一次系統。
同時,大家常用的電腦軟件比較集中,正版意識越來越強,已經很少使用破解軟件、綠色軟件,而是選擇從官網下載安裝包。
那么是不是說,軟件一股腦安裝到C盤就可以了?當然不是。如果你的C盤容量過小的話,需要考慮哪些軟件安裝到C盤,哪些不能。
例如微信、QQ這樣常用的軟件,而且軟件本身占用的容量也不算大,可以安裝到C盤。但如果是游戲的話,比如Steam這種,它的游戲庫通過簡單操作就能夠在新電腦上使用,無需重復下載的,可以安裝到其他盤中。
總結,電腦軟件是完全可以安裝到C盤的,而且建議大家按照軟件默認的安裝路徑安裝即可。當然,前提是你的C盤容量不要太小,至少256GB,最好在512GB及以上。
如果C盤空間吃緊的話,可以優先將常用軟件安裝到C盤,體積較大的軟件,且重裝系統后不影響使用的,比如游戲,可以安裝到其他盤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