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賀照陽 實習生 楊楠 通訊員 劉慶樂 張瑩瑩
在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生命的頑強與堅韌時刻演繹,愛與專業緊密相融,成為患者心中永不熄滅的希望火種。有這樣一位96歲的女性患者趙奶奶(化名),她的康復歷程堪稱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

據了解,趙奶奶因腦血管疾病導致右側肢體癱瘓入院治療。經醫生評估,上下肢肌力為0級,肌張力偏低,肢體遠端水腫,疼痛明顯,關節被動活動受限,連坐位和立位平衡都無法保持,身體狀況令人憂心。
考慮到趙奶奶為高齡老人,相比其他患者,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再加上年齡因素導致的身體機能衰退嚴重,日常生活行為能力的再塑造比普通患者要更加困難。面對這一情況,康復團隊一方面借助Bobath、Rood等康復技術,幫助促通老人的神經功能恢復,同步配合中頻脈沖電療法,MOTOMED上下肢訓練儀等器械,每天堅持為其進行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以針灸調節氣血、平衡陰陽,以康復訓練改善肢體動作、言語能力和認知能力等。趙奶奶的康復治療之路穩步推進,科室團隊時刻關注她的康復進展,依據實際不斷優化調整,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指導都傾注了團隊的專注、專業與堅持。


在醫護團隊、患者以及家屬三方的不懈努力下,歷經兩年多的康復訓練,老人的肢體功能逐漸有了進步,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問題得到了改善。上肢屈肌肌力提升至1級,下肢伸肌肌群肌力達到4級,關節被動活動度恢復正常,坐位平衡達到3級,在少量幫助下能夠完成站立位保持,精氣神兒也越發好了起來。
康復無法讓時光倒流,但是能讓未來可期。“沒想到我又能夠重新站起來了,真的非常感謝咱們醫護”,趙奶奶滿懷激動地說。患者家屬何先生也深受感動與鼓舞,賦詩兩首贈予康復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字里行間洋溢著感激與認可之情。


在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如詩中所寫那般,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醫院表示,在科主任李進福和護士長郝曉苓的帶領下,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專注、專業與擔當為患者的康復之路保駕護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