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場主體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所處環境優劣息息相關。哪些城市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較好?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19日公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總體持續優化,大部分城市發展環境較上年呈現不同程度的改善,綜合得分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天津和武漢位列前10。
《報告》選取了50個典型城市作為評估對象,對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政策環境等指標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各城市在市場環境上的差距持續縮小,市場準入壁壘持續破除,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成效顯現。
中小企業對發展環境滿意度評價情況(10分制)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金鐵鷹對媒體表示,此次的參評城市,匯聚了我國近六成的中小企業,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研發成果轉化效率穩步提升。
根據評估結果,副省級以上城市綜合優勢突出,在全部參評城市綜合排名前10位中占據9席,且各項一級指標得分均值皆高于地級市參評城市。其中,在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兩個方面的優勢最為明顯,19個副省級城市擁有的國家級創新載體數量占50個參評城市總數的55%,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占總數的76.52%,技術合同成交額占總數的82.07%;超七成副省級以上城市已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比地級市高出五成。
評估結果顯示,東部參評城市各項一級指標得分均值領先其他區域,參評城市中綜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為東部城市,其中長三角地區城市占據半數,上海蟬聯排名第一。其他地區城市則呈現明顯追趕趨勢,武漢、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創新環境排名躋身前5,合肥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均進入前10。
除了上述10個副省級以上城市,地級市參評城市中,蘇州、無錫、合肥、金華、長沙、東莞、泉州、石家莊、海口和南昌位列前10。
綜合指標之外,各一級指標各城市表現不一。
比如,市場環境方面,廣州、廈門、青島、上海和南京得分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海口、東莞、泉州、合肥和無錫得分居地級市前5。
法治環境方面,南京、廣州、杭州、深圳和成都得分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蘇州、合肥、贛州、南昌和長沙得分居地級市前5。融資環境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寧波和杭州得分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位,蘇州、合肥、泉州、金華和襄陽得分居地級市前5。
創新環境方面,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和西安得分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蘇州、合肥、無錫、鄭州和長沙得分居地級市前5。政策環境方面,上海、北京、廣州、天津和深圳得分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5,金華、蘇州、石家莊、無錫和銀川得分居地級市前5。
根據報告,目前各地均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蘇州、武漢等近半數城市建立中小企業督查工作機制。在全國評估工作的帶動下,累計有23個省(區市)開展了本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工作。已有超過20個城市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整體優化明顯,企業滿意度總體評分由2020年的7.46分逐年提高至2024年的8.50分。
《報告》還認為,總體來看,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部分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
根據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結果,需重點關注并解決幾個問題:包括現有部分政策難以有效匹配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企業獲得感滿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瓶頸,內生動力缺乏導致企業“不想轉”,人才缺乏與資金不足導致企業“不敢轉”;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仍存在服務力量薄弱、服務模式單一等問題,服務企業效果尚有待加強等。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