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病毒、砒霜和細菌這三種原本被視作“反派”的物質,正在被中國科學家改寫命運,化身為抗癌戰士。這一聽上去仿佛科幻小說的情節,如今卻在逐步變為現實。而這三項在癌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均已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Cell》及其子刊上。那么,這些曾經的“毒物”究竟是如何抑制腫瘤的呢?
01、溶瘤病毒:腫瘤微環境的“特洛伊木馬”
廣西醫科大學團隊研發了一種重組新城疫病毒(NDV-GT),通過插入豬源α1,3GT基因,使病毒成為精準打擊癌細胞的“生物導彈”。
改造后的NDV-GT攜帶豬源基因,感染腫瘤細胞后,會在其表面表達豬源性糖分子。這一技術巧妙地“偽裝”了腫瘤細胞,使其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種器官(類似于豬器官),從而引發強烈的超急性免疫排斥反應。這種方法巧妙地將器官移植領域中常見的免疫排斥反應這一“難題”,轉變為抗癌的“信號彈”。它讓免疫系統將癌細胞識別為“需要立即清除的異物”,并調動抗體和殺傷性T細胞對其發起攻擊[1]。
論文摘要
圖源:www.cell.com
在猴肝癌模型中,接受NDV-GT靜脈注射后,肝癌腫瘤顯著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在臨床試驗中,20例最終完成治療的晚期癌癥患者(包括肝癌、卵巢癌等)中,9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其中1例宮頸癌患者腫瘤完全消退。
溶瘤病毒療法主要用于治療多種實體瘤,如晚期肝癌、卵巢癌和肺癌等,尤其是對于常規治療方法無效的患者。是否適合接受這種療法,需要通過腫瘤組織檢測病毒受體表達及病毒感染特異性評估。如果患者已經嘗試過常規治療但效果不佳,或者癌癥處于晚期,可以考慮咨詢專業醫生,了解是否適合這種新型療法。
02、砒霜(砷劑):突變基因的“重啟鍵”
《本草綱目》中記載:“砒石大熱大毒之藥,而砒霜之毒尤烈”,表明砒霜具有極強的毒性。然而,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的研究卻讓砒霜從“毒藥”轉變為“救命藥”。
他們發現,砒霜(即三氧化二砷)能夠激活免疫系統,促使突變基因恢復正常功能,從而觸發腫瘤的自發消退。具體來說,砒霜通過重新激活突變型p53蛋白,使其恢復抑制腫瘤的功能,同時激活CD8 T(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和干擾素通路,誘導腫瘤細胞“自我清除”[2]。
論文摘要
圖源:www.cell.com
在小鼠模型中,砒霜顯著延長了攜帶突變型p53的小鼠的生存期,并誘導淋巴瘤自發性消退。此外,體外實驗也證實了砒霜對肺癌、肉瘤等p53突變癌細胞的有效性,并且已有白血病患者成功接受砒霜治療的案例。
砒霜療法主要適用于存在p53突變的癌癥患者,包括淋巴瘤、肉瘤以及部分實體瘤患者。對于那些傳統治療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砒霜可能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選擇。患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存在p53突變,同時通過體外藥敏試驗預測砷劑敏感性,從而評估是否適合接受砒霜療法。
03、細菌療法:偽裝成“腫瘤殺手”的細菌特工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團隊揭示了細菌抑制腫瘤的“雙面戰術”:既能像“特工”一樣潛入腫瘤內部,又能像“指揮官”一樣調動人體免疫系統精準殺滅癌細胞。
研究團隊對沙門氏菌進行了基因改造,打造出一款“細菌特工”,代號為“智能菌株DB1”。這種菌株潛入腫瘤后,會通過白介素-10信號分子與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建立特殊聯系。這種信號傳遞如同特工的密碼,能夠誘導巨噬細胞持續產生大量白介素-10分子。白介素-10意外地激活了腫瘤內潛伏的“精英部隊”——處于功能耗竭狀態的CD8 T細胞。CD8 T細胞被重新激活后,開始對腫瘤細胞發起精準打擊[3]。
論文圖片摘要
圖源:www.cell.com
與此同時,白介素-10還通過調節巨噬細胞的表型轉化,使其釋放特定的抑制因子,對中性粒細胞(人體重要的免疫哨兵)實施精準的“信號干擾”。這種分子層面的調控如同對免疫系統施放“煙霧彈”,有效降低了中性粒細胞對入侵細菌的識別能力,從而為細菌在腫瘤內的定植創造了有利環境。
目前尚未有具體的臨床成功案例報道,但動物實驗的結果令人鼓舞。臨床前數據顯示,注射工程菌的小鼠乳腺癌體積縮小了80%,且未出現全身毒性。工程菌還顯著抑制了黑色素瘤和結直腸癌的生長。
此外,這種細菌療法與化療聯合使用時,能夠穿透實體瘤的屏障,提高藥物遞送效率。尤其適用于胰腺癌、腦瘤等難治性實體瘤,那些傳統療法無法滲透的病灶。醫生可以通過檢測腫瘤組織中白介素-10受體的表達水平,精準篩選出適合接受細菌治療的患者,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目前,該療法仍處于臨床前或早期臨床階段。
04、“毒物”反轉的科學意義
在精準醫學時代,沒有絕對的“有害物質”,只有尚未被破解的生物密碼。這些研究聚焦于“以毒攻毒”的創新理念,在科學家的巧妙設計下,病毒、細菌和砒霜等從傳統認知上的危險“毒物”,轉變為抗癌的精準醫療武器,實現對癌癥的精準打擊。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科學家們的智慧,也為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臨床試驗的擴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以毒攻毒”的治療策略將在未來的癌癥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期待這些療法能夠盡快惠及更多患者,為全球抗擊癌癥貢獻中國智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