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這個“五一”假期,全國旅游市場大幅升溫,新的文旅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假日經濟”的火熱,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活力與潛力。搶抓節日消費旺季,促消費政策也在密集出臺。
業內分析,“五一”假期消費亮點紛呈,顯示出國內消費市場正逐步回暖、信心增強,也體現了消費模式的創新與多元化,彰顯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升級。隨著從中央到地方促消費政策落地見效,消費增速仍有提速空間。
假期消費亮點頻現
“五一”假期,出行需求集中釋放。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146594萬人次,日均29319萬人次,同比增長7.9%。其中:鐵路客運量10170萬人次,日均2034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公路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同比增長7.6%;民航客運量1115萬人次,日均223萬人次,同比增長11.8%。
人員流動帶來了服務消費持續升溫,餐飲文旅市場紅火。據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全國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8.7%。
文旅部表示,從供給來看,各地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以多元供給激發消費潛力、市場活力,為游客帶來深度體驗。同時,夜間文旅經濟活力迸發,假期期間,納入監測范圍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累計夜間客流量7595.44萬人次,同比增長5.2%。
“五一”假期,北京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費實現雙增長,全市接待游客總量1790.8萬人次,同比增長5.6%;旅游總花費209.8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人少景美”的“京郊游”“小眾游”備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睞。
據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50.06萬人次。旅游住宿需求旺盛,全市賓館旅館客房出租率為73%,同比增長6.5個百分點。其中,5月2日到4日,連續三天的單日出租率超過80%。
上海還以演藝經濟為抓手,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假日期間,上海市共計舉辦660場營業性演出,服務觀眾約74萬人次,同比增長25.91%,票房收入約1.63億元,同比增長59.41%。
“反向旅游”、鄉村游是今年“五一”假期的一大亮點。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鄉村游預訂量同比增長近兩成,攜程度假農莊多地聯營店入住率突破90%,在鄉村采摘徒步、體驗民俗文化、親子康養等特色活動持續受消費者青睞。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分析,從需求側看,消費者避免“人從眾”的心態更為明顯,從一二線中心城市向三四線甚至縣城走,日后將愈發普遍。從供給側看,高鐵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線及縣域市場與中心城市的直達性。另外,近年來下沉市場的旅游供給也在不斷完善。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2月以來,10個省級行政區共新增127家4A級景區,其中65%都分布于縣城及縣級市。
此外,入境游表現非常亮眼。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入境游訂單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義烏等地入境游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38%、188%、60%。支付寶平臺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80%。
近期發布的境外游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全面助推提升入境游熱度。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此前表示,入境消費增長潛力巨大,離境退稅有助于降低境外旅客購物成本,是吸引和擴大入境消費的重要切入點。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有利于擴大政策受益面,提升政策實施效能,推動離境退稅銷售額繼續快速增長,為提振消費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隨著簽證、移民、口岸和消費支付便利化政策效應釋放,國家和地方對外人文交流和旅游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入境旅游進入快速復蘇的新通道和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中金公司研報稱,“五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3%,增速相較2024年國慶(4.5%)、2025年春節(5.4%)呈環比提速;各省市及線上平臺發布的消費數據顯示,長線游、出入境游均有亮眼表現,同時品類上以舊換新備受歡迎,演唱會、潮玩等體驗型消費亦表現較好。展望后續,繼續看好消費提振政策逐步顯效,全年居民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促消費政策持續加力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成為關鍵之舉。
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今年第二批81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繼續大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五一”假期期間,以舊換新品類延續較好勢頭,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家電、汽車、通訊器材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5.5%、13.7%和10.5%,重點監測電商平臺智能家居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0%。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日前表示,近期下達了今年第二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前兩批一共下達超過1600億元,后續還有1400億元左右。還將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創設專項再貸款工具,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發展的支持。同時,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并抓緊出臺各領域專項措施,指導限購城市針對長期搖號家庭和無車家庭等重點群體定向增發購車指標。
商務部也表示,將推出細化舉措,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以強大國內市場更好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一是擴圍提質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是推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三是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四是舉辦“購在中國”系列活動。
圍繞促消費擴內需,各地也紛紛推出針對性舉措。比如,《吉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從居民增收、減負到提升、培育消費質量等各環節都提出支持政策,在用好年度內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基礎上,省級財政再安排2億元,加力支持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廣東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強調,要全力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優化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結合“五一”、端午假期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費活動。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表示,面對外部沖擊加劇,大力提振消費已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促消費政策力度明顯加碼,4月社零增速有望維持6.0%左右的較快增長水平,且后期仍有提速空間。當前除了以舊換新政策為代表的提供消費補貼外,促消費的關鍵仍是盡快推動樓市回暖,提振消費者信心。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擴大內需尤其是提振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提振消費不能僅靠刺激,還要推動改革完善制度,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將中國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二是推動“國資—財政—社保”聯動改革,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居民消費意愿;三是大力發展文旅、醫療、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業,增加高質量服務供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