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德國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在6日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第一輪投票中未能當選總理。
他在投票中獲得了310票贊成票,比當選總理所需的316票少了6票。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現代中國學院客座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德經貿研究中心主任史世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這次投票是“匿名投票”,目前默茨所在聯盟黨在德國議會中共擁有328個席位,其所在黨派內部對其不滿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此前默茨在選后組閣階段忽然改變立場,贊同為債務剎車問題松綁等行為都招致了黨內的質疑和反對之聲。
“這是德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二戰后德國有9位總理,也曾經出現過投票優勢微弱的情況,但從未出現過未獲絕對多數且無法當選的情況。”史世偉表示,至于未來如何運轉,會根據德國《基本法》第63條的規定。
截至記者發稿,史世偉看到的情況是:“今天(6日)德國時間15點15分進行第二次對默茨投票。”
后續程序
在參與投票的代表中,310人投票支持默茨,307名議員投了反對票,3名議員棄權。史世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德國議會有630名議員,此次投票可能沒有全勤。
日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已經宣布離職。而本應是一個走形式的投票程序卻出現了重大變數,即在德國聯合組閣談判結束并簽署協議的情況下,指定總理候選人卻在議會投票中落選了。
結果公布后,德國聯邦議會休會,以便各議會黨團進行磋商。
第一財經記者隨機采訪的多位德國人均對此感到驚訝,并表示德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這種情況。
根據德國法律,在默茨未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將舉行第二輪投票。
德國聯邦議院有14天時間進行再選,“考慮是否選出其他總理候選人還是堅持要默茨。票數還是需要絕對多數316票,但對投票次數沒有限制。”史世偉說,如果第二輪投票也未能產生結果,選舉過程將進入下一階段,在該階段中得票達到“相對多數”就可當選。當選人如獲得德國聯邦議院的過半數選票,德國聯邦總統須在選舉后7日內予以任命。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基本法》相關條例也看到,若屆時當選人沒有獲得過半數票,德國聯邦總統在7日內也有任命的可能性,但也很可能解散德國聯邦議院。
為何默茨遭質疑
默茨領導的聯盟黨在今年2月的德國大選中獲勝,但得票率為28.5%,至少需要一個“合作伙伴”。最終聯盟黨同德國社民黨結盟,后者獲得16.4%的選票。
社民黨在5月5日公布了多名部長人選。聯盟黨和社民黨也在本周一正式簽署了聯合執政協議。
原本外界普遍認為,默茨將在第一輪投票中順利當選。且已經安排了默茨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會晤日程,同時原本當地時間6日下午可能就要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
自2024年11月以來,在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少數派政府執政的情況下,德國政府幾乎無法作出任何重大決策。譬如,2025年已近過半,但德國的2025年財政預算仍未出爐。
為何“板上釘釘”之事又生變?史世偉認為,恐怕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各方都認為,目前的聯盟黨和社民黨之間的聯盟,就是一個“工作聯盟”,其競選立場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然而德國目前需要一個穩定政府,當前德國經濟如此不景氣,雖然兩黨觀點不一致,但建制派還是“捏著鼻子”走到了一起,“兩黨內部,對目前的妥協都不滿意。”
史世偉估計社民黨之中在投票階段出現了“反叛”,“在討論聯合執政協議階段,社民黨當時內部反對的聲音很多,當時該黨還通過一個所謂的黨員投票來通過聯合協議。”他解釋道,這投票門檻又很低,證明社民黨擔憂其內部對聯合協議不滿的人數甚多,此次“估計社民黨中投反對票的比重較大。”
其次,“該聯盟的聯合執政是在拼湊的情況下產生的,僅為微弱多數。”史世偉說,目前德國也存在政治極端化傾向,譬如左翼黨、德國另類選擇黨作為反對黨,其在議會中力量過大,這種政治困局不僅在德國,在奧地利和荷蘭乃至整個歐洲都存在。
第三點就是針對默茨而言,目前有一些對于他個人的批評之聲。史世偉解釋道,默茨在選后組閣期間的轉向也令其黨內對他不滿。在社民黨方面,也有不少聲音認為在增稅等方面讓步太多。近期的確可以看到,基民盟內部右派都在公開反對默茨的主張,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新任主席施潘也在發布偏向德國另類選擇黨的言論,挑戰默茨權威。
展望未來,史世偉說,也許在下一次投票中,“雖然各方不喜歡默茨,但也不想整個聯合政府就因此搞黃了。”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