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刁明杰
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本部心內科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借助多學科診療(MDT)模式,為一名混合型二尖瓣膜重度反流患者完成經導管二尖瓣夾緣對緣修復術(TEER),成功將患者術前重度二尖瓣反流處理成輕度,讓不堪重負的心臟重新煥發生機。此例高難度二尖瓣夾緣對緣修復術的順利完成,展示出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高危、疑難、復雜結構性心臟病微創介入診療方面的硬實力,為瓣膜病患者帶來“心”希望。

69歲的趙女士(化名)胸悶、憋氣伴腹脹,起初只是以為消化不良,于近日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消化內科就診。但細心的醫生經心臟超聲發現了二尖瓣脫垂并反流(重度),為進一步診治轉入本部心內科。完善檢查后,本部心內科主任王正忠判斷,這是一例二尖瓣原發性脫垂累及交界合并功能性反流的混合型患者。
追問病史,該患者還合并乳腺癌術后和腎臟占位病史,后續還有一系列治療。面對患者對生命的渴求和危重復雜的病情,王正忠立即報告醫務科組織本部心內科結構性心臟病團隊與超聲介入科、心臟超聲科、麻醉手術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學科展開探討:如果做外科開刀手術,患者面臨著極度虛弱、創傷大等高風險、恢復周期長;而患者左心系統已經明顯擴大,重度心衰合并多臟器受累,自身也難以耐受外科開刀。最終MDT團隊討論后決定,為患者實施微創經導管二尖瓣夾緣對緣修復術來解決患者當下瓣膜病。

和傳統外科手術相比,二尖瓣夾緣對緣修復術無需開胸,而是在跳動心臟上進行微創手術,無需體外循環,不需要置換患者本體的瓣膜,減少了手術風險,更適合高齡、心功能差或伴有基礎病的患者。由于手術創傷小,患者耐受性好容易接受介入微創干預改善二尖瓣大量反流,挽救瀕危的心臟。
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并征得同意后,手術如期舉行。術中,在食道超聲引導下,王正忠團隊憑借精湛的介入操作技術,從下腔靜脈右房到左房穿刺房間隔,手術先后下了3個二尖瓣夾合裝置,精準夾合重度脫垂反流的二尖瓣,手術效果立竿見影,食道超聲顯示夾合組織充分,二尖瓣反流量由重度(4 )降至微量(1 )。術后隨訪患者恢復良好,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二尖瓣如同心臟的“閥門”,二尖瓣反流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由于高齡、并發癥等原因,超過2/3的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無法接受外科開胸手術。二尖瓣夾緣對緣修復術(TEER)以較小的創傷解決復雜瓣膜問題,患者痛苦少、恢復快、耐受度高,已經為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重燃康復希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