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源市龍山區福鎮街道,有這樣一位老黨員,他退休十幾年,卻日日堅守在志愿服務崗位上,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就是閆勛友。

清晨7點,閆勛友已像往日一樣,手持清潔工具來到東遼河畔。沿途,但凡瞥見紙屑、煙頭,他便會下意識地俯身拾起,放入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一天不來這河道邊走上一遭,不看看是不是又有垃圾,心里就總覺得空落落的。”閆勛友笑著說道,話語間滿是對這片水域的關切與深情。

自2017年起,閆勛友便踏上了義務巡河之路,東遼河、渭津河的河岸都留下了他執著的足跡。這兩條河岸人行道是通往鬧市區的主路,行人密集,休閑、釣魚人多,扔的垃圾也多。然而,閆勛友沒有絲毫退縮,無論嚴寒酷暑,一年四季堅持巡河,3100多米的河段,他每天要走3個小時。盡管每次撿垃圾都會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還遭受不少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一句“不求盡人滿意,但愿無愧我心”,道出了他內心的堅守。

在巡河過程中,閆勛友不僅是垃圾的清理者,更是河道環境的守護者。一旦發現有代表性的問題或者自己難以處理的狀況,他總會第一時間用手機拍攝圖片,配上詳細文字,及時上報給街道河長。他的認真負責,為河道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人曾疑惑地問他:“不掙錢,你到底圖啥?”閆勛友堅定地回答:“我們保護好母親河,造福子孫后代,這就是金山銀山,是無價的。”他的堅持逐漸打動了身邊的人,時間一長,大家都理解并支持起他的行動。夏天巡河時,有人主動給他送水;冬天,有人貼心地送來手套,還有熱心居民主動幫忙清理垃圾。看到大家的熱情,閆勛友順勢將這些愛心人士組織起來,成立了“義務巡河隊”。此后,社區的老黨員、熱心居民以及在職社區工作者紛紛加入,隊伍不斷壯大。從最初形單影只的一人,到如今發展成8支志愿服務隊、100余人的強大力量。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河道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贏得了沿河居民的廣泛贊譽與一致好評。

如今,閆勛友義務巡河隊又立下新目標:“奉獻一顆愛心,日做兩件善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他們將繼續在守護河流的道路上前行,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畢琨宜
受訪者供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