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場驚心動魄的危巖地災應急演練在奉節朱衣河水域上演。
“轟隆”一聲巨響,朱衣河硝水坪危巖地災點突發大面積滑坡,塌方體瞬間傾瀉入江,激起滔天巨浪。搭載300余名乘客的“赤甲1號”客船失控,8人落水;朱衣河碼頭陸路通道阻斷,100余人、10余臺車輛被困;下游貨船斷鏈失控,情況十分危急。

開啟“水陸空”立體救援
“無人機就位!沖鋒舟出發!”險情即命令,奉節縣率先啟動黃色預警與三級響應,4艘高速沖鋒舟如離弦之箭,與搭載先進救援設備的無人機組成立體救援矩陣。無人機精準拋投救生圈,沖鋒舟快速接應,8名落水者全部獲救。
重慶市港航海事中心接警后,立即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會同奉節港航、應急、規自、消防、通訊等部門成立聯合指揮部,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調遣掃測無人機對事故水域進行水深流速測量,便攜式危巖監測雷達實時掃描5公里范圍,應急通信車搭建“空中橋梁”,科技裝備成為救援“尖兵”。



專業船艇“各顯神通”
在救援環節,專業船艇上演了“教科書式”救援。
“渝海巡0103”“渝海巡0303”在激流中穩如磐石,靠泊于“赤甲1號”兩側,為乘客搭建起生命通道。只見“渝路渡108”的升降跳板化身“生命之橋”,有序轉運碼頭被困的人員和車輛。“渝救援111”與“渝救援113”默契配合,成功控制失控貨船。救援人員爭分奪秒,以最快的速度組織有序撤離,最終將300余名乘客全部安全轉移,成功脫離險境。
航道掃測階段,搭載國際先進多波束系統的“渝港航測3號”精準鎖定滑坡淤積范圍及落入江中沉箱位置。曾打撈墜入嘉陵江挖掘機的“渝救援112”工程船憑借150T起重主鉤、減壓艙等專業設備,成功完成4個集裝箱打撈,展現出強大的水下作業能力。
本次演練共投入20余艘船艇、180余名救援人員,圓滿完成所有科目。
本次三峽庫區地方航道危巖地災應急實戰演練由重慶市交通運輸委聯合奉節縣人民政府,組織多部門開展,通過啟動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人命救助、旅客轉運、船舶攔截拖帶、港口避險、航道掃測與疏浚六大實戰科目檢驗應急能力,為長江航運安全保駕護航。


為三峽庫區地方航道危巖地災應急處置提供“重慶樣板”
重慶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黨委書記譚立云表示,下一步將強化監測預警、完善應急預案、健全熔斷辦制、加強聯防共治,全力確保水上交通運輸安全穩定。
目前,重慶市港航海事中心以“1中心、6基地、10站所、N個人命救助點”為基本架構,累計投資3.54億元,建成投用化龍橋水上應急救援基地和一批專用船艇裝備,基本實現“1、3、8、15”快速響應能力——即1分鐘隊伍集合、3分鐘沖鋒舟出警、8分鐘輕型裝備出動、15分鐘重型裝備出動。
自重慶市地方水上應急體系建成以來,已成功處置險情927次,實施救援1372次,救助涉險人員2003人、船舶265艘次,開展溢油處置96次,挽回經濟損失7.45億元。此次演練不僅為三峽庫區地方航道危巖地災應急處置提供“重慶樣板”,更以實戰答卷彰顯長江航運安全“守護者”的硬核擔當。
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攝影 甘俠義
編輯:夏洪玲責編:蔣艷,廖異 審核:阮鵬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